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者者,如今又是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往往被外界称之为“魔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旅游、定居、工作。可是,你们知道吗?上海历史不光是近现代哦。今天小编就给家人们介绍上海“最落寞”古镇,是真正上海“第一镇”,不是朱家角,曾被誉为“小杭州”,如今不复存在。
这就是青龙镇,处于青浦县东北部,是上海最早兴起的经济重镇之一,如今早已“落寞”,小编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说说。
此事说来话长,相传三国时期孙权曾在此建青龙战舰,青龙镇之名也便由此而来;与多数江南水乡一般,青龙镇亦是一座因水而生,因运而盛的古镇。
据史料记载,青龙镇于唐天宝五年(746年)正式建镇,是上海地区设立的第一个镇。青龙镇北临吴淞江,东濒大海,唐时属于以军事防御为主的海防城镇。这样的盛景前后持续近2百多年,素有沪上“小杭州”的称号。
在北宋时,单青龙一镇的商税额就已超越华亭县(今松江区),仅次于所属秀州地区的秀州城(今嘉兴市)。
古语有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久必衰,衰久必盛”“富不过三,穷不过五”。北宋以后,青龙镇的河道和海口地形受到极大的制约。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游不断缩狭,海船已无法溯吴淞江驶往青龙镇;
最终,青龙镇被上海镇(今黄浦区老城厢)取而代之,上海港迅速崛起。如今的青龙镇繁盛早已落寞,再看已是满目萧条,令人不由得感叹花开花落自有时!
现在,仅存的唐代青龙塔成为了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而青龙镇的寺庙中,目前仅有青龙寺仍在,距离青龙寺约2公里处还有隆平寺遗址。
青龙古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这座千年古刹历经风雨,几度兴衰。在其鼎盛时期,寺房多达5048间。
清康熙年间,皇帝曾亲临青龙古寺,亲笔题写“精严寿相”匾额,并御赐寺名为“吉云禅寺”,同时赐予水晶观音一尊、紫衣袈裟一袭、鎏金书扇一柄作为镇寺之宝。
当年的青龙古寺,佛角雄伟,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佛教丛林之一。然而,由于天灾、兵祸、人祸等原因,寺院遭到了严重破坏,殿宇几乎荡然无存。后来有了重建,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原名隆福寺塔,又称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古塔。青龙塔原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但后被兵火破坏,现仅存宋代修建的塔身,残高三十多米。
当年的青龙镇作为上海最大的贸易港口,青龙塔作为镇内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上海商贸的繁荣,如今也见证了青龙镇的落寞。
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不知道屏幕前的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待上海“落寞”的古镇的?欢迎留言和评论谈谈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