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湘南,秋意初显。9月25日晚,2025年郴州旅游发展大会在宜章县拉开帷幕。没有奢华的文艺演出,没有冗长的程序环节,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招商推介会,一次务实高效的产业对话。这场大会以其独特的“小而美”气质,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文旅产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而郴州,正试图成为这一转型的先行者。
本届旅发大会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形式上的精简与创新。开幕式与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结合,取消文艺演出环节,这一看似简单的调整,实则反映了办会理念的深刻转变。过去,不少地方举办类似活动时,常常陷入“为办会而办会”的误区,追求场面宏大、嘉宾云集,却忽略了“办会兴城”的核心目标。郴州此次主动“做减法”,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具实效的环节,体现了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文旅产业发展规律的尊重。
这种精简不是简单的缩减,而是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大会在奇幻灯光秀中拉开帷幕,随后进行的招商推介,重点展示了仙岭湖航空文旅产业基地、郴州711文博园、莽山龙栖谷景区、永兴县云崖咖香、郴州长卷街区数字化运营“小而美”场景焕新5个重点项目,并完成现场签约。这种高效务实的安排,让参会者能够集中精力关注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避免了形式主义对实质内容的干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本届大会的核心理念。在开幕式上,郴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将郴州打造为“全国首个‘小而美’文旅焕新示范城市”。这一定位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意义。当前,中国旅游业正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游客需求日益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小而美”正是应对这一趋势的战略选择,它强调的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特色的鲜明、体验的深度和服务的精细。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体现了郴州在生态文明与旅游文明建设上的成就。以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为原型的电影《无声里突围》主创团队的亮相,则展示了郴州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这些举措共同勾勒出“以文塑旅”的实现路径: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塑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本届大会的另一个亮点是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从“湘超”郴州队球员代表的助阵,到部分宜章籍“中国好人”用取自莽山的晨露浇灌生命之树,大会成功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参与的文旅发展生态系统。这种多元参与不仅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更体现了文旅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取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会选择在宜章县举行,而非传统的市中心区域,这一安排具有深意。它表明郴州正在推进旅游发展的全域化,通过旅发大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宜章县拥有莽山等优质旅游资源,通过承办旅发大会,可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旅游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办会兴城”的目标。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2025年郴州旅发大会的创新实践,对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小而美”的精准定位,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其次,它证明了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元素嫁接,而是深度的价值重构和体验创新。最后,它体现了节俭办会与实效导向的统一,为各地举办类似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当然,将“小而美”从理念转化为持续的发展动能,郴州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避免“小而美”沦为营销口号,而是真正贯穿于产品设计、服务提升、管理优化的全过程?如何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实现必要的规模效应?这些问题需要郴州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回答。
大会点亮仪式上,好人之城的榜样力量与郴州的未来发展交相辉映,这或许正是郴州文旅焕新的核心密码:以文化人,以旅促兴,在“小而美”的精致追求中,实现城市价值的全面提升。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摒弃浮华、回归本真,中国文旅产业才能迎来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郴州的实践告诉我们,旅发大会的价值不在于场面的宏大,而在于思想的碰撞、资源的对接和发展的实效。当一盏盏“小而美”的文旅之灯在湘南大地点亮,它们照亮的不仅是郴州的未来,更是中国文旅产业转型的方向。在这场静悄悄的变革中,郴州已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来源:桔红潇湘
编辑:何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