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看展览,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潮流。对于那些展品罕见、展陈质量高的展览,很多观众甚至会一刷、二刷、再刷……在去年火爆上海的“何以敦煌”艺术大展现场,多位多次购票参观的市民,有的还记录观展笔记,手绘文物概貌,甚至写下“欲写敦煌难着笔,不观此展是虚生”的诗句。
去年未尽兴?
今秋再续敦煌缘
好的展览,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三十万观众热捧的“何以敦煌”闭幕以来,广大上海市民、国内外观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对展览回归的期盼。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据悉,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为再度促进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再度助力敦煌文化的国内国际传播,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将于2025年10月23日至2026年3月31日在上海艺丰中心联合主办“何以敦煌·念念回响”敦煌文化艺术公益展。
本次展览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展览的指导单位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敦煌研究院,承办单位为段文杰敦煌文化弘扬专项基金,支持单位为敦煌金文化黄金品牌、上海艺丰中心、《旅游时报》社。
为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何以敦煌·念念回响”将延续“何以敦煌”策展精神,精选高保真、高品质复制展品近百件套,既有前次展品精华,又有“敦煌最大中心塔柱窟”等全新展品现身上海。
4个部分、5座复制窟
让您身临其境
“何以敦煌·念念回响”敦煌文化艺术公益展将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千窟梵境”,按照早期、中期、晚期划分,依次展现一千六百年敦煌石窟艺术的灿烂辉煌,展陈形式包括壁画、彩塑、乐器,以及最引入注目的高保真“复制洞窟”。
其中,“敦煌最大的中心塔柱窟”第428窟,原窟主室面积达178.38平米,比很多家庭的面积还要大;气象恢弘的主室呈方形,设中心塔柱,塔柱四面各开一龛,四周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窟绘有约一千二百身供养人画像,是敦煌石窟中供养人最多的洞窟!
第428窟
“敦煌最美传奇窟”第220窟也将高保真复制再现。这座洞窟的历程非常传奇——原本满壁绘制的都是千佛,绘制于宋或西夏时期;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偶然发现千佛壁画之下,是更为精美的初唐壁画杰作,包括维摩诘经变、无量寿经变、药师经变等等,由此本窟被誉为“最美传奇窟”。
第220窟
另外,中西方神灵汇聚一窟的“万神殿”第285窟、敦煌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第3窟,也将复现上海。
展览的第二部分“惊世发现”,更以“沙出壁裂、石破天惊”的形式复制呈现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介绍其内藏的数万件佛经、文书、绢画等引发“敦煌学”热潮并流散全球的过程,以及各界人士为文物回归与数字化复原所做的努力。
最美菩萨、最美的反弹琵琶
齐聚上海
本次展览将有数十幅敦煌壁画早、中、晚期的代表作荟萃一堂,其中就有被誉为“敦煌最美菩萨”和“敦煌最美反弹琵琶舞”的壁画:
第57窟 观音菩萨
莫高窟第57窟主室南壁《说法图》主尊身后的观世音菩萨,容颜秀丽,细眉长目,鼻直唇红,肌肤细腻,略施晕染;体态婀娜,形象秀美,神情恬静;衣饰华美,头冠璎珞臂钏均以沥粉堆金;整体显示出由隋代“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画风向盛唐“富丽灿烂”的过渡风格,是莫高窟的代表性艺术佳作。
第112窟 反弹琵琶舞
“敦煌最美的反弹琵琶舞”则源自莫高窟第112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舞者举起琵琶反握在身后,屈身向右,提右腿,和着激动人心的乐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表现了西方净土世界的欢乐气氛,是研究唐代舞乐史的珍贵资料,也被誉为敦煌壁画中最美的一幅反弹琵琶舞。
此外,神韵天成、姿态万千的敦煌彩塑也有多身奔赴上海,包括因为双臂已失而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胁侍菩萨”,以及曾被观众拿来和“蒙娜丽莎”对比的“禅定菩萨”等。
“精华荟萃、遗珍齐聚”,策展人用这八个字形容本次的展品。
以公益之心免费开放
聚合愿力,守护敦煌
据悉,作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何以敦煌·念念回响”敦煌文化艺术公益展秉持公益属性,对国内外观众免费开放。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于1995年在民政部注册登记,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文物局,其宗旨是“从事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的资金募集、管理、使用”。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围绕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弘扬”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
展览的第三部分“守护传承”和第四部分“星河绵延”,将展现几代莫高窟人在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代守护神的带领下以匠心接续文明星火,“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展现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三十年来用公益弘扬敦煌文化,以慈善滋养敦煌学术,让千年瑰宝走入人心的努力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