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广州白云机场今年前五个月接待223万外籍旅客的数据时,我差点惊掉下巴。要知道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更夸张的是免签入境人次直接飙升141%!作为常驻广州的旅游博主,这种爆发式增长确实让我这个"老广"都感到意外。
政策红利引爆入境游市场
记得去年带印尼朋友逛北京路时,他们还在抱怨签证麻烦。没想到今年广州就把"240小时过境免签"玩出了新花样,配合南方航空的全球传播矩阵,效果立竿见影。怎么说呢...这波操作简直就像给入境游装了涡轮增压,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泰国游客直接暴涨180%,你敢信?
话说回来,广交会期间推出的18条便利措施才是真·杀手锏。我认识的几个德国采购商都说,现在通关速度比在法兰克福还快。对了突然想起,白云机场今年新增的6条国际航线里,有两条直飞中东的,难怪最近老在沙面看到那么多阿拉伯游客。
营销组合拳打出声势
上个月参加TPO会议时,遇到个韩国旅游局长,他说是被"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宣传片吸引来的。不得不说,广州文旅局这次"走出去+请进来"的营销策略确实高明。从北美到欧洲,从专项推介到自媒体大V踩线,全方位轰炸式宣传,效果你懂的...
元宵节那场"国际旅游知名人士花城广州幸福之旅"我刚好在场,看着70多个国家的外国网红在永庆坊学包饺子,这种文化输出比花钱打广告强多了。更绝的是5月份的广州国际旅游展,55个国家1000多个展商,直接把琶洲变成了小型"地球村"。
文化IP成流量密码
要说最让我自豪的,还是广州能把岭南文化玩得这么溜。北京路那个"非遗+科技"的互动展,连我那个对传统文化无感的00后表妹都刷了三次。永庆坊就更不用说了,改造后的西关大屋成了ins打卡圣地,每天都能遇到举着自拍杆的外国游客。
文化馆新馆和美术馆新馆绝对是今年的黑马,上周带法国朋友去参观,他们对着那些数字化的广彩藏品拍了足足两小时。说到这个,"广州礼物"里的粤式点心盲盒简直卖疯了,我认识的日本游客都是整箱往家搬。
服务升级打造舒适体验
作为一个经常带外国朋友逛吃的老司机,最能感受到广州服务的进步。现在珠江夜游的解说有8种语言,连我那个挑剔的意大利朋友都点赞。支付环境也改善不少,去年还要帮韩国游客换现金,现在他们自己用支付宝就能搞定。
离境退税这一块进步最大,"即买即退"政策出来后,北京路的免税店天天排长队。我观察过,外国游客最爱买的是丝绸和广彩,可能这些带着东方神秘感的物件特别有纪念意义吧。
未来可期的旅游生态
最近在筹划一个"入境游+乡村振兴"的专题,发现从化温泉那边新开了好几家国际标准的度假村。清远的生态研学项目也很有特色,上周带马来西亚考察团去,他们对那种"一程多站"的玩法特别感兴趣。
智慧旅游平台的上线让多语种服务更便捷了,前两天帮西班牙游客用手机APP预约了粤剧体验,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这种"主客共享"的理念,或许正是广州最吸引外国游客的地方。
从千年商都到国际花城,广州用开放包容的姿态,把岭南文化的独特性转化为了旅游竞争力。看着沙面岛上那些拿着手机地图找机位的外国游客,突然觉得,这座城市正在书写的不只是旅游数据,更是一张递给世界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