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气浸润,一园草木生辉。在东坡区,苏辙公园以其冲雅澹泊的气质,成为城市中一方静谧的文化绿洲。
清晨的阳光透过银杏叶隙,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光影。几位老者在水畔缓缓打着太极拳,远处传来孩童嬉戏的笑声。这不是传统的江南园林,而是位于东坡区的苏辙公园——一座为纪念北宋文学大家苏辙而建的城市文化空间。
一园一世界,一景一诗意
步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高4.3米的苏辙铜像。雕塑大师叶毓山先生匠心独运,塑造了一个历尽磨难却意气风发的苏辙形象。
身材颀长,身着披风,手握书卷,眉头微皱,仿佛正赶赴一场诗文盛会,又像是在为民上书请愿、为国谏言献策的途中。
继续深入园内,便来到有着诗意名字的千叶白莲湖。取名自苏辙《千叶白莲花》诗的这片水域,夏日荷花盛开时格外美丽。湖水碧绿如镜,倒映着岸边的芦苇和各种游鱼,清风拂过,带来阵阵幽香。
建筑有诗意,处处见人文
公园内的建筑无不蕴含着苏辙的文化精神。菡萏廊取自苏辙《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的诗句。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翠眉桥选自苏辙《绩溪二咏·翠眉亭》的诗句。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
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
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
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最令人动容的是手足亭,亭上对联“与君今生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道尽了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站在亭中,仿佛能穿越千年,看见二苏把酒言欢、诗词唱和的场景。
公园还有文定楼、雏凤阁、遗老斋三大“川西宋式”仿古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式古典园林的精美,更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紫罗兰/摄
四时景不同,四季皆可游
苏辙公园占地面积约9.6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约6.78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园内分布着“四林二亭一像一廊一湖一桥”(樱花林、碧桃林、桂花林、银杏林、手足亭、九曲亭、苏辙雕像、菡萏廊、千叶百莲湖、翠眉桥),这些景观相映成趣,步移景异。
设计者以“一轴、一心、四区、多组团”的景观结构布局,展现苏辙“冲雅澹泊”的人文风韵,同时使其成为当代人“勤学、勤文、勤政”的励志榜样。
春天,樱花绚烂绽放;夏日,荷花亭亭玉立;秋季,银杏叶泛黄;冬日,树影婆娑静谧。无论何时来访,都能感受到公园不同的美。
△韩蓄/摄
如今的苏辙公园,不仅是观赏美景的场所,更成为了东坡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这里散步、打拳、跳舞、唱歌,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老人在长椅上闲聊家常。
黄昏时分,夕阳为苏辙雕像镀上一层金辉。公园内游人渐稀,只留下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那片千叶白莲湖在晚风中泛起涟漪,仿佛还在吟唱着千年前的诗句。
苏辙公园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一处城市中的精神栖息地。在这里,现代人与北宋文豪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澹泊景致中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一篇:藏南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