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四川行”,四川为什么行?
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秋分节气,在这个孕育丰收的美好时节,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如约而至。
短短两天时间,30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和商(协)会嘉宾密集到会,其中央企和“三类500强”企业达到150家,占比创下近年新高,可见本次“四川行”受到了海内外投资企业的高度关注。
不仅关注,企业更用真金白银拿出实际行动。活动期间,签约投资合作项目总数达到340个,投资金额2630.6亿元。
都说吸引企业加大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谨慎,这一次,企业家们为什么就愿意,为什么就能“成”?
“四川行”活动现场
首先,还是因为四川有机遇。
四川是经济、人口、资源、科教、产业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去年,四川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今年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呈现了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可以说,今日之四川活力迸发,机遇无限,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也为中外企业来川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其次,是因为四川有潜力。
目前,四川自己培育了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拥有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五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50%的高端柔性显示屏,16%的多晶硅,10%的平板电脑,15%的投影机,10%的动力电池产自四川,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企业与四川一起深耕产业沃土,携手塑造产业竞争优势,可以共同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高端。
同时,四川还是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电力装机容量1.5亿千瓦,供应了全国1/3的水电和1/4的天然气,综合要素成本仅为东部沿海地区7成左右。企业把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与四川成本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共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还有,四川地处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拥有辐射西部近4亿人口的大市场,在川世界500强企业达385家,成都双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三。企业与四川深化开放合作,携手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可以把市场边界做得更宽更大。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冉梦之不禁感慨:本届四川行的主题——“共建产业生态,共赢新质未来”,不仅表达了四川的前瞻愿景,也体现出中欧企业的共同追求。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是四川高能级投资交流平台。举办十多年来,有5900多家企业和商协会在这里找到了事业伙伴,7200多个项目在这里签约落地,上万件展品在这里变成商品走向广阔市场,可以说“四川行”已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成为中外企业家掘金四川的寻梦之旅。
嘉宾交流合作氛围热烈
而这一次,四川更是厚迎八方来宾,精心准备了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机会清单,推出1500多个项目,列出了资源利用项目、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和应用场景项目“三张清单”,为企业提供路径明确、务实管用的投资指南。
瞄准投资机遇,不仅活动现场成功签约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项目、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等14个新质生产力项目,活动期间签约项目总数更是达到340个。“建圈强链”在催生产业新项目同时,也让项目更具含金量。
14个新质生产力项目现场签约(主办方供图)
“四川行”现场,也是科技与狠活的大型展示现场。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应用于隐身衣、电磁黑洞等尖端装备的技术项目超材料生产基地落地四川,该企业入股的产业链伙伴企业天穹动力公司,明年拟产30万架无人机产品。公司董事长刘若鹏评价:“这是企业速度、四川速度、也是整个产业链产业集群共同落地、一起创新的速度。”
频刷人形机器人订单全球纪录的北京必优选,看到四川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AI产业建圈强链,不仅在四川打造了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总部以及智慧IP区域总部,未来还将携手四川一起开创AI大场面。
有企业家说,“在人口红利、招商政策红利不再那么突出的时候,‘企业家红利’其实也非常重要。因为一家链主企业进来,就有一批企业落地,从而推动一条产业链快速崛起。未来的市场竞争,不是一家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整条产业链的竞争。”
而这,也正是此次“四川行”最大的着力点所在:更加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四川确定的“15+N”重点产业,逐条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精准邀请赛道企业和具有牵引性的潜在投资项目,确保每一个项目都严格对照四川重点产业链方向,让项目真正体现出了“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标准。
会后,我们得到一组数据:在这次签约金额高达2630.6亿元的340个项目中,其中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项目占比超80%,四川“15+N”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金额约占总数的45%,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39%。这些实打实的成果,印证了“四川行”取得的成功。
“四川行”,既是诚邀宾客投资四川、投资西部的重要平台,更是四川与企业家相互成就、共赴未来的合作之旅。企业家们用真金白银投下重要一票:投资四川,就是投资未来,投资四川,定会赢得未来。
来源:川观新闻
采写: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摄影:李志强
海报设计 沈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