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行山的苍劲脊梁与泉水的灵动清韵相拥,当金戈铁马的铿锵回响化作河灯的粼粼波光,山西平定娘子关,这座以平阳公主镇守而闻名的“中国北方唯一水乡关隘”,正以军事文化为骨、自然景观为脉、民俗体验为魂,编织出一幅“刚柔并济”的文旅融合新画卷。千年关隘的烽烟与现代科技的星光在此交织,吸引着四海游客穿越时空,共赴一场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触摸雄关遗韵的历史温度
“京畿藩屏”四个遒劲大字镌刻在娘子关城门之上,仿佛仍在诉说这座明代关隘“一关守京津”的壮志。南门“承恩”、东门“玄武”两座原始城门巍然屹立,斑驳的箭痕与青苔间,隐约可见戍边将士的刀光剑影。
娘子关关城(平定县新闻中心供图)
宿将楼内,平阳公主的传说仍在流传。这位唐太宗之女曾在此点兵布阵,楼中供奉的雕像手持令旗、目光如炬,仿佛下一刻便要策马出征。游客张先生轻抚城门石刻感慨:“指尖触到石缝里的风,耳边就响起战马的嘶鸣,历史在这里有了呼吸。”
为让沉睡的军事文化“活”起来,景区推出“铠甲点将”沉浸式体验。游客可穿戴明代铠甲,手持令旗参与“点兵仪式”,AR技术更将古代战场“搬”到眼前。北京游客李女士身着铠甲笑言:“穿上这身行头,我成了平阳公主麾下的‘女将军’,比玩剧本杀还震撼!”
山水诗画的人文交响
若说军事文化是娘子关的铮铮铁骨,那自然景观便是她的脉脉柔情。
娘子关瀑布(平定县新闻中心供图)
“华北第一瀑”自百米悬崖飞泻而下,水雾氤氲间常现七彩霓虹。摄影师王先生在此守候三日,终拍下“飞瀑挂虹”的绝景:“阳光、水雾、山崖的角度必须分秒不差,那一刻的美,像天神打翻了调色盘。”
而平阳湖畔的“水上人家”,则藏着另一种温柔。泉水穿村而过,青石板路旁,老宅的木窗临水而开,洗衣的妇人、垂钓的老者、嬉戏的孩童,构成一幅“家家清波临窗”的活态水乡图。村民赵大姐指着自家小院笑道:“以前觉得日子平淡,现在游客来了都夸这是‘北方小江南’,咱也成了‘网红’!”
穿越千年的文旅实验
夜幕降临,娘子关的另一面悄然苏醒。
《遇见娘子关》实景演艺以关城为幕、瀑布为景,通过全息投影与激光秀,让平阳公主出征、戍边将士思乡等场景在山水间“复活”。观众王女士激动地说:“当‘虚拟士兵’从身边跑过时,我差点伸手去拉他们,仿佛真的回到了千年前的战场!”
《遇见娘子关》实景剧表演(平定县新闻中心供图)
更令人惊喜的是“长城小火车”。这列复古观光车穿梭于关隘与长城遗址之间,车窗自动播放历史解说,轨道旁的“士兵”全息投影还会与游客互动。带孩子体验的刘先生直呼:“这哪是坐车?分明是坐着时光机穿越!”
民俗里的非遗基因
娘子关的民俗活动,是刻在血脉里的文化密码。
农历六月初六的河灯节,千盏河灯顺流而下,宛如星河坠入人间。非遗市集上,剪纸、刺绣、面塑摊位前围满游客,唐风歌舞表演更将气氛推向高潮。放河灯的姑娘小林许愿:“希望这份浪漫能永远流传,让更多人看到娘子关的美。”
而董寨村的“跑马排”,则是力量与勇气的狂欢。正月十六,数十匹骏马驮着骑手在狭窄街巷飞驰,马蹄踏起尘烟,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得古墙簌簌作响。这项被列入世界春节文化非遗的传承人董大爷骄傲地说:“咱这马术,比西班牙斗牛还早几百年!每次跑马,都像听见祖先在太行山上呐喊。”
太行一号上的诗与远方
便捷的交通让娘子关的魅力触手可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丝带般串联起关隘、瀑布、古村,新增的玻璃栈道、平阳湖泛舟等项目,让游客既能“悬空观景”,又能“水上漂移”。
娘子关水上人家(平定县新闻中心供图)
游客中心内,智能导览屏、非遗文创店、地方美食街一应俱全。来自广东的陈女士捧着“娘子关”主题雪糕拍照:“以前觉得山西只有煤和醋,现在发现这里连空气都飘着文化味!我要把雪糕棍带回家,当作‘文化书签’。”
从“雄关险隘”到“文旅地标”,娘子关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这座关隘以军事文化的厚重、自然景观的灵秀、民俗体验的鲜活,构建起一个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文化宇宙”。正如平定县文旅局局长所言:“我们要让娘子关不仅是历史的坐标,更是未来的入口——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藏着故事,每一滴泉水都映着未来。”
此刻,太行山风掠过宿将楼的飞檐,平阳湖的涟漪荡开千年时光。娘子关,正以开放的姿态,邀请世界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约会。(赵瑞 翟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