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湟源来值了!看水渠、逛老院、聊好书,周末惊喜连连!
创始人
2025-09-22 14:04:25
0

文/扈凤武

清晨,青海读书会的几位老师在刘会长的带领下,驱车前往湟源县,参加丹城读书会的活动。

依照薛老师发的定位,我们来到立达村西北角的一处院落门前。读书会怎么会安排在这里?心中满是疑问。

薛海梅老师和张风英老师早已在门口含笑等候。院子宽敞,树木繁茂,枝叶早已被秋色晕染过,可爱的小果子挂满枝头。院内花草树木修剪整齐,道路干净,宛若一座小花园。

薛老师先安排我们参观“湟海渠展览馆”。原来如此,是要给我们一个惊喜!我心中不由暗喜,充满期待。

没走几步,一座鲜明的红色建筑映入眼帘。走近细看,三角形结构托举着金黄的党徽,中间白色板面上书写着“高原红旗渠”五个行草大字,底下装饰着饱满的麦穗造型。基座边缘题有“党群教育基地”的楷体字。

霍德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正是“高原红旗渠”的标识。整体造型简洁大气,色彩鲜明,格外醒目。

来自湟源县文联、作家协会、西宁汇贤文化书院、丹城读书会及青海读书会的二十多位老师齐聚于此,聆听霍德老师的讲述,并合影留念,定格这一刻的庄严与感怀。

走进高原红旗渠展览馆

冷全祥老师告诉大家,我们是展馆迎来的第一批客人。如此缘分,令人倍感荣幸。霍德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布置的展馆。展馆虽不大,却布置得极为用心,图像、文字与影像资料交织出那段艰苦与光辉并存的历史。

资料显示,高原红旗渠有两条:湟海渠与南山渠,平均海拔均超过2900米。

湟海渠”,顾名思义,是连接湟源与海晏的水渠,象征着两地人民深厚的友谊。

上世纪六十年代,湟海渠开始开挖,从海晏县哈勒景、麻皮寺两条河引水,流经海晏县金滩、下巴台公社和湟源县的沸海、申中等四个公社、23个大队、69个生产队,直至七十年代才修建完成。九十年代,南山渠也正式开工,于九十年代末正式建成。

高原红旗渠是湟源人民历时半个世纪,凿穿巴燕峡两岸峭壁,引湟水上山的人工奇迹。总长1100公里,两条水渠共灌溉11万亩耕地,滋养万家百姓,使湟源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被誉为“生命渠”“致富渠”“幸福渠”“人工天河”。

当霍德老师讲到当年人们为修水渠受冻挨饿,住地窝子,为赶工期起早贪黑,甚至有很多人受伤、牺牲时,大家在震撼与唏嘘中,油然生出一股崇高的敬意。那不惧苦难,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条造福湟源人民的水渠?还有多少年轻人知晓它的名字?感谢冷全祥老师、霍德老师他们对红旗渠历史的挖掘与传播。“饮水思源”,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奋斗史,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

与众不同的读书分享会

读书分享活动在湟海渠办公楼的会议室举行。主席台上悬挂的红色横幅写着本次活动主题:“赓续红色血脉,笔润湟源秋色”。活动以观看“红旗渠”录像开幕,接着刘会长赠书,湟源作家协会为优秀作者颁奖。之后,张风英老师主持读书分享环节。

不同于以往我参加过的读书会,没有指定发言,没有固定流程。现场二十多人,每人分发到两页史铁生《我与地坛》的节选稿,标有序号。大家按序朗读一段,再依次谈体会,最后段落大家齐声诵读。这样的形式,陌生又新鲜,让人沉浸其中。

张风英老师对每个人的发言都做了精彩的点评,可见她对文本的熟悉与深刻的理解。

丹城读书会上个月刚刚成立,由青海读书会的薛海梅、张风英、张薇薇三位老师发起。本期是她们的第四次读书活动。

她们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利用业余时间,每周组织两次阅读。除薛老师已退休,其余几位都是县医院的医生,工作虽忙,却愿为心中所爱挤出时间,投入热情,这份坚持令人动容。

她们的读书活动有目标、有节奏,这一阶段深读《我与地坛》,已近尾声。相信每位参与者,都读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其实,读书本就不该贪多。像她们这样,精心细读一本经典,深入挖掘文字深处的内涵,才是阅读最美的模样。祝愿丹城读书会,越走越远,越办越好。

探访吴老师的初心小院

下午,薛老师和吴老师带我们前往湟海渠。又是一重惊喜!以往只在传说和冷全祥、霍德老师的文字中见过湟海渠,今天终于能亲眼一见,想想就令人激动。

吴老师的车在前引路,刘会长的车紧随其后。抵达申中庙沟村后,拐入乡道一路向北。

沟深路远,行驶良久才抵达山脚。下车没走几步,便见吴老师正站在一座大院门口开锁。门开了,他邀请大家进去坐坐。看水渠怎么看到了人家里?

原来这是吴老师的老院子。他顺路来看看家中电路是否正常,担心冰箱里的食物。

我们带着好奇走进院子。再次惊喜地发现,这可不是普通的农家院落,这里藏着吴老师大半生的“秘密”。

全院封闭,院子中央摆着一张大圆桌,靠南墙砌有一个传统大灶,是节庆聚餐、待客共享的好场所。

一幢新式房屋建在高台上,明亮宽敞,屋内布局与城市楼房无异,正屋三室两厅一厨一卫。老了能住进这样的院子,该有多好!

唯有中堂保留了传统陈设:一对大红面柜,一张米黄色前桌,墙角立着一个浅黄色角柜。后墙正中悬挂毛主席画像,两侧各挂两幅中式竖画。

而真正的惊喜就藏在正屋旁的两间房里,一间是书房,另一间是旧物收藏室。

吴老师的书房非常特别。墨绿色桌布覆盖的课桌沿三面墙摆成U字形,临窗处放置一张单人床。桌上整齐摆放着数不清的档案盒、各类奖状、荣誉证书、文件资料、不同年代的教案本、图书和笔记等。

两面墙上挂满学生赠送的的锦旗,另一面墙则贴满各类照片:毕业照、工作照、师生聚会照,还有装裱好的珍贵照片。其中包括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领导与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合影,以及中共湟源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委员合影照等等,还有许多来不及细看,却已然读出一位师者的生涯。

在这里,我见到了久违的复式班教案,还是三级复式;还有一把上下课用的手摇铃。三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之初,也曾在小山村教过两级复式班,摇过同样的铃。那时教两级复式已觉吃力,难以想象三级复式要如何授课。

这间书房装载着吴老师乡村讲台上的数十个春秋,原来他的“秘密”就是一生坚守在大石崖村小学。那一面面锦旗,一本本荣誉证书,一张张照片,一册册教案,都是他献身乡村教育的勋章,是他无怨无悔的青春印记。

走进储物间,仿佛步入乡村展览馆。这是一间充满时代印记的收藏室,旧农具、旧家具、旧电器、旧厨具分类整齐,塞满整个房间。两面墙上依然挂满红底黄字的锦旗。

那些古老而简易的农具多为木质,有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些早已叫不上名字。注视这些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农具,仿佛穿越回遥远的农耕时代。

吴老师如数家珍,为我们一一讲解农具的名称和用途。不少农具还附有他亲手制作的的说明卡。这些看似寻常的旧物,在他口中却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乡土的智慧。我们抚摸着这些早已退出生活的器具,深深感受到吴老师对这片土地和过往生活深沉而质朴的情感。

终于见到湟海渠的真容

离开吴老师家,我们开车继续前行。沿山路而上,很快抵达位于半山腰的湟海渠。

顺薛老师所指方向望去,半山腰一条深绿色的林带便是湟海渠所在。远望如长龙般沿山脊蜿蜒盘旋,向北山的沟壑深处延伸而去。

为了近距离观看水渠,也为了不错过欣赏沿途风景,我们下车沿渠边步行了两三公里。

站在半山腰极目远眺,渠水之下,村庄掩映于郁郁葱葱的绿树中,周围农田阡陌纵横,色块斑斓。有的已收割,有的正金黄,有的仍翠绿,一副丰收的田园画卷铺展在眼前。

村庄周围的山坡上,层层梯田线条分明,或弯或直,宛如农人用勤劳的双手在大地上刻下的优美音符,写就的动人诗篇。

渠水清深,泛着幽光,片片落叶漂浮水面,渠沿布满湿漉漉、绿油油的苔藓,参天白杨倒映水中,美不胜收!眼前景致令人不禁想起《七绝·红旗渠》中的诗句碧波携翠绕山过,挽着霞云唱浩歌。

渠边,金黄的黑刺果缀满枝头,轻咬一口,酸甜汁液满口生津,回味无穷;第一次见到成熟燕麦的模样,细细的枝干上银白的穗粒饱满低垂,随风摇摆。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我们兴奋如孩童,时而没入青稞地,时而踏进油菜田,时而立于燕麦丛中,时而回到渠畔。相机咔嚓不停,镜头定格喜悦,记录欢乐。

这个周末,我们一路行走,一路遇见,一路惊喜,一路感动。此行不负所望,既放飞心灵,又收获满满。回望此行,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乡村教师的默默坚守、自然风物的无私馈赠,皆深深烙印心间,成为这个秋天最珍贵的记忆。

扈凤武,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退休教师。喜欢文字,热爱生活。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启点一景通景区一体化管控系统,... 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文旅产业的当下,景区管理正经历从“人治”到“数治”的革命性转型。启点一景通系列解决...
9月新疆旅行当地团16日15夜... 9月新疆旅行当地团16日15夜人均费用4800元,乌鲁木齐带老人十六天游选对攻略能让旅途既舒适又尽兴...
2025 年慕尼黑啤酒节以创纪... ✦ 关注蓝裕文化,好内容不容错过 ✦ 高温 2025年9月20日,190届慕尼黑啤酒节在31度的...
陕西一景通票务系统 智慧景区售... 启点创新一景通陕西智慧景区票务系统“一机游”解决方案,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整合景区全业态资源、...
去安徽四天价格多少钱,黄山4天... 宝子们,如果你还在纠结假期去哪儿玩,那安徽黄山绝对值得列入你的旅行清单!黄山,这座位于安徽南部的名山...
胡同听京剧故宫观文物,北京靠谱... 宝子们,在北京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旅游,选对旅行社那可太重要啦!今天就给大家来个北京旅行社排行榜大...
9月新疆游玩当地团16日15夜... 9月去新疆参加当地团游玩16日15夜,人均费用总额4800元,带娃走乌鲁木齐16天游行程路线,既能饱...
首发团!这些人来咱沙县啦! 9月21日18时,搭载着43名游客的“广州-三明”旅游航班平稳降落在三明机场,广之旅“福建三明游”首...
暂停开放!四川多家景区发布通知 有出行计划的小伙伴注意 虹口漂流项目即将暂停 川西竹海景区 飞拉达攀登项目保养维护暂停运营 香炉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