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三(河北怀来)
当双脚踏上山西洪洞的土地,目光触及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时,一股深沉的归属感便在心底悄然蔓延。这里,是无数华夏子孙的精神原乡;这里,记录着一场影响深远的迁徙史诗。我怀着敬畏与好奇,开启了这场洪洞大槐树寻根旅游的文化探秘。
刚入景区,一座巍峨的砖雕影壁便映入眼帘,中央“根”字金匾熠熠生辉,两侧“溯源”“祭祖”的题字苍劲有力。影壁前“洪洞大槐树”的红色大字与“欢迎回家”的暖心标语,瞬间让每个到访者的“寻根”情绪被点燃——这里,就是无数人魂牵梦绕的精神故园。
景区内的“大明迁民处”场景复原,将我拉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身着明代服饰的“官员”端坐案前,旁边的“大槐树迁移图”清晰标注着当年移民的走向——从洪洞出发,辐射至山东、河南、河北等十余省。墙上的“告示”详细记载着移民政策,那些关于“四口之家迁一,六口之家迁二”的文字,虽冰冷,却折射出先民们背井离乡的无奈与坚韧。
穿过仿古树根造型的景区大门,拾级而上,气势恢宏的祭祖堂矗立眼前,飞檐斗拱,尽显明清古建的典雅大气。堂前红地毯铺就,两侧黄旗猎猎,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六百年前那场规模空前的迁徙壮举。
在园区深处,一截黝黑的古槐根雕静静陈列,旁边石碑上“槐根”二字笔力雄浑。这便是“千年槐根”,它是洪武年间那棵大槐树的根脉遗存,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纹理清晰,似在默默承载着无数家族的迁徙记忆。
寻根大槐树,它是明代大规模移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全球华人的“根祖圣地”。近五十年间,百万移民从这里出发,散落十八省五百余县,如今全球有华人处,便有大槐树后裔。古槐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是炎黄子孙认祖归宗的精神纽带,每一片槐叶都承载着跨越六百年的乡愁与血脉传承。
而不远处,第三代大槐树蓊郁挺拔,枝繁叶茂,它是大槐树生命的延续,更是根脉传承的象征。看着它,仿佛能看到六百年前,先民们就是在此驻足回望,将故乡的模样刻入灵魂深处。
“母亲石”巍峨矗立,红漆题字苍劲有力。它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古槐下的血脉流转,承载着亿万华人对根的眷恋,是乡愁与传承的具象符号,在绿意环绕中诉说着数百年的寻根故事。
园区内的姓氏碑亭、移民纪念馆,更是寻根者的“宝库”。无数姓氏的根源在此可查,海量的移民史料在此可阅。许多游客驻足碑前,细细端详着自家姓氏的起源与迁徙轨迹,那一刻,个人的家族史与宏大的移民史交织,“根”的具象化让情感找到了寄托。
“洪崖塑壁”红崖巍峨,似藏古洞秘境。它与寻根古槐遥相呼应,于苍绿掩映间,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移民先祖的岁月过往,为这片根祖圣地添了几分奇峻与历史的厚重感。
在洪崖古洞的光影里“刘”与“郝”的霓虹熠熠生辉,恰似我们的缘分,在寻根的旅途中悄然交汇,这一方红崖见证了我们的姓氏,也珍藏了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
这场寻根之旅,让我读懂了“根”的深沉内涵——它是故土难离的眷恋,是血脉相承的羁绊,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洪洞大槐树,不仅是移民的起点,更是无数人心灵的归宿,它让散落四方的“叶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根”在何处。
2025.09.17
编辑:牛义信/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