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清远市累计接待游客11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6%和26.13%,其中入境游客65.46万人次,同比激增122.5%,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清远将生态文旅作为产业发展“三大引擎”之一,如何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千亿级生态文旅产业格局,打造成为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9月17日上午,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召开,围绕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集智聚力,共同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学者:实现“流量—留量—销量”转化 激活农文旅融合新引擎
来自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实现3.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0.6%,成为服务业复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调研组同时指出,目前我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建立;文旅产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强劲消费拉动效应的旗舰型项目;文旅产业特色和吸引力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生态圈不够丰富……“对标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目标要求,我市文旅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面对新趋势新要求,清远文旅产业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我想和大家分享下‘三板斧’方法论,也就是‘令人尖叫的产品、铺天盖地的营销和精益求精的服务’。”市政府顾问,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北京巅峰智业创始人、广东峰景农文旅创始人刘锋表示,目前,清远已初步形成漂流、温泉、长隆和美食四大特色产品,完全可以进一步整合提升,塑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四大超级IP矩阵,打造“令人尖叫的产品”。
怎么把四大超级IP传播出去呢?他建议,通过打造亲子度假首选地、青年潮玩打卡地、清泉康养第一城,以及必打卡的美食旅游,将产品矩阵与目标客群对应,为不同需求的客人提供最适配的“产品套餐”。而服务则是实现“流量—留量—销量”转化的关键。“前两板斧带来的流量,要通过第三板斧来变成真正能够停留在这里的‘留量’,然后又通过产业运营让它转化为销量,整个产业经济的模型构建起来,才能过境更要过夜,打卡更要刷卡,网红更要长红。”刘锋说道。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谭金凤则认为,民宿产业作为农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清远“百千万工程”落地的核心引擎。她表示,截至2025年7月,清远备案的乡村酒店29家,民宿534家,产业规模在全省居领先地位,建议实施规划规范引领行动、品牌产融升级行动、人才体系建设行动、生态绿色运营行动和多元主体共建行动“五大行动”,强化政策、金融和组织方面的保障,促使民宿产业成为清远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新型引擎。“比如,设立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贴息等等。”
人大代表:丰富旅游产品体验 创新城市传播方式
“部分景区一到节假日道路拥堵严重,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心情,体验感不好。”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贵清建议,加快完善交通设施建设,解决高铁站、轻轨站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畅的问题,包括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大型立体停车场、设置停车场至景区的摆渡车等。同时,不断完善景区设施建设,加大设施投入,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清远生态优势,提升美食品质,开发特色饮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增加娱乐消遣方式,做好“好山好水好风土,好吃好喝好放松”这篇大文章。他还建议,充分发挥省职教城的优势,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能力。此外,景区还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为来清旅游人员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要进一步擦亮‘清远不远’的城市区位优势,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清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清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郑伟文表示,今年6月,央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拍摄并播出了三集清远宣传片,社会反响很好,让“清远不远,清远很近”的城市区位得到进一步的宣传。他建议,用好央视拍摄的城市宣传片资源,让“清远不远”的区位优势口号破圈,同时重视用好清远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助推清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郑伟文还建议,进一步创新清远城市传播方式,让微短剧成为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据介绍,近期,清远广播电视台与腾讯深度合作,正式开拍《清远不远》50集微短剧,预计今年年底上线,同时在全省率先开设电视大屏和客户端微短剧频道。他建议市政府继续大力支持微短剧的项目推进,同时诚邀各县(市、区)及文旅企业参与微短剧产业,共同探索“媒体+产业”的发展新路径。
“建议搭好三座桥,助推清远文旅产业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市人大代表、广东正欣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欣建议,搭好“农、文、旅互通之桥”“同行的互助之桥”“大湾区的互惠之桥”,打造出全方位覆盖的消费新场景,同时将景区景点联动起来,让更多游客把曾经的清远一日游规划为三日游、七日游。此外,还要充分地发挥清远自身优势,与大湾区城市实现资源共享,既要把大湾区喜好青山绿水的游客引进来,又要把清远“五大百亿”优质农产品送出去,让大湾区游客成为清远农产品的忠实粉丝和带货人,实现长期互惠共赢。
企业代表:规范市场建设 打响特色旅游品牌
“推进北江经济带建设、规范研学市场、打响温泉名片,是清远文旅锚定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的关键抓手。”清远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雨建议,通过支持建设运营标准化规范化旅游码头,同时串联石刻文化与景点,推动“一江两岸”景观提升与业态整合。同时,建议由相关部门构建研学监管体系,制定《研学旅行教育质量标准》,搭建研学线上平台,建立服务机构分级认证制度,强化资质审核与动态管理等,通过规范研学市场,培育文旅融合新动能。
他还建议,通过制定地热能开发利用规范与温泉水质检测认证体系,加强“真温泉”标识认证、主题宣传推广,提升“中国温泉之城”的辨识度与美誉度;紧抓银发经济机遇,整合温泉、森林等康养资源,建设一批高标准职工疗休养基地与老年康养社区,完善设施、落实补贴,开发定制化康养产品与服务套餐,擦亮温泉康养品牌,构建产业升级新格局。
清远市旅游协会会长、清远市清新区古龙峡生态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国澄建议,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品牌形象等。同时推动全市A级景区提档升级,让清远旅游从“单点闪光”变为“全域璀璨”。通过整合清远长隆、古龙峡、连州地下河等龙头项目资源,联动亲子游、休闲游、探险游等多类组合体,推出主题游玩项目路线、沉浸式体验项目路线等,满足游客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此外,以产业融合为路径,打造“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研学”、“工业生产观光+产品创意体验”园区、“森林疗愈+健康养生”等文旅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共生双赢。
“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正变得愈发多元和动态。企业要想突破重围,必须主动转变思路。”广东熹乐谷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翔介绍,熹乐谷温泉旅游区通过实施业态创新、品牌驱动、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在今年暑期,实现了客流量及综合营业收入双双上涨,对比同期客流量上涨18%、营定收入上涨12%。他认为,要聚焦清远特色商品的开发与零售,打造具有在地文化印记的消费体验。通过极致的服务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印象深刻,愿意再来,并主动为景区宣传。“文旅产业的发展,破解交通瓶颈尤为重要。”他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景区旅游巴士线路”,直达主要景区、酒店、文旅目的地,沿线覆盖多个热门景点,为游客提供便利的“车票+门票”一站式服务。
文字:许甜 潘伟丽
图片:郭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