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总有读者问:“青岛泰康之家琴园网上评价褒贬不一,真实口碑到底怎么样?”“住里面的老人真的满意吗?” 作为跑过 10 + 养老社区的博主,这次我没只看官方宣传,而是找了 3 位在琴园住了半年以上的老人,听他们聊聊真实入住体验 —— 有夸到心坎里的细节,也有觉得能改进的地方,全程无套路,给大家一份实在的参考。
入住泰康之家咨询电话 4008865736
第一位:72 岁张阿姨(入住自理区 1 年,独居)——“不用麻烦子女,我自己能把日子过精彩”
张阿姨之前和女儿住,但女儿工作忙,她总觉得 “自己是累赘”,去年主动提出住琴园,现在提起这儿,话里全是满足:
“最满意的是不用操心生活琐事。以前在家,每天要想‘今天买什么菜、怎么做饭’,现在餐厅三餐都有,早上有豆浆、包子、杂粮粥,中午三荤两素还能选,我牙口不好,跟师傅说要软烂的菜,他们都记得。不想去餐厅,打个电话就能送餐到房间,餐具不用自己洗,收拾得干干净净。
还有文娱活动太丰富了,我报了书法班和合唱队,每周各两次。书法班老师是退休的中学老师,特别有耐心,我以前连毛笔都没拿过,现在能写完整的对联了;合唱队每周五排练,月底还会在社区小剧场表演,上次跟老姐妹们一起唱《映山红》,台下鼓掌的人比我们还激动。
唯一觉得有点不方便的是快递取件,社区快递柜在大门附近,我住的楼栋离大门有点远,有时候买的米面油重,自己搬不动,得等护理员帮忙。不过跟他们说一声,都会过来搭把手,也不算大问题。”
第二位:68 岁李叔叔(和老伴住协助护理区 8 个月,李叔叔有轻度糖尿病,老伴需协助穿衣)——“医疗有保障,比在家放心多了”
李叔叔和老伴原本在家请了保姆,但去年老伴摔了一跤后,需要人协助穿衣、洗澡,保姆不够专业,他们才决定住琴园:
“选琴园主要是看中医养结合,社区里有康复医院,不用跑大医院排队。我有糖尿病,每周二、周四上午有医生上门测血糖,还会给我调整饮食建议,比如哪些菜能多吃、哪些要少吃;老伴上次有点咳嗽,在社区医院拍了胸片,拿了药,当天就好转了,不用子女请假陪我们去医院,省了不少事。
护理员也特别细心,老伴的照护比我们自己还周到。她早上起床慢,护理员小王每天会提前 10 分钟来房间,帮她穿衣服、梳头发,动作轻,不会弄疼她;晚上会帮她泡脚,按摩小腿,说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次老伴半夜腿抽筋,按了紧急呼叫器,不到 5 分钟护理员就来了,还拿来了钙片,后来每天都提醒她吃。
不过费用方面确实要考虑,我们住的一居室,每月月费 8800 元,加上我的基础护理费 2000 元、餐费 3600 元(两人),一个月差不多 14400 元,比请保姆贵,但想想有医疗保障、有人随时帮忙,还是值得的。”
第三位:75 岁王爷爷(住记忆照护单元 6 个月,有轻度认知障碍,子女在外地)——“这里的人不把我当‘病人’,活得有尊严”
王爷爷有轻度认知障碍,有时候会忘记自己住在哪、子女电话,之前在家时,子女总担心他出门迷路,后来了解到琴园有记忆照护单元,就送他过来了,现在子女每周来探望一次:
“这里的人都特别好,不会因为我记不住事就不耐烦。护理员小张每天早上跟我打招呼,会说‘王爷爷,今天天气好,等下咱们去花园晒太阳’,慢慢跟我聊昨天做了什么,帮我回忆;房间里贴了家人的照片,还有‘今天要吃的药’‘散步时间’的便签,我看着就想起不少事。
记忆照护区有专门的认知训练,比如拼图、搭积木、认水果卡片,刚开始我觉得‘这是小孩玩的’,后来发现挺有意思,拼完一幅图,他们会鼓掌说‘王爷爷真棒’,我也觉得开心。每周还有‘家庭日’,子女来的时候,能跟我一起做手工,上次跟儿子一起拼了个小房子,现在还摆在我床头柜上。
就是探视时间有点固定,周一到周五是下午 2 点到 6 点,周末是上午 10 点到下午 6 点,有时候子女想工作日上午来,得提前跟社区说,不过他们也会尽量协调,理解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老人休息。”
博主总结:琴园的口碑,藏在 “细节” 里
从 3 位老人的分享能看出,琴园的口碑不是靠宣传,而是靠 “解决老人的实际需求”:
当然,琴园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快递取件、探视时间、费用等问题,确实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但总体来说,如果你重视 “医疗保障”“专业照护”“丰富文娱”,琴园值得实地看看;如果更在意 “低成本”“完全自由的探视时间”,可能需要再对比其他社区。
如果你身边有住琴园的老人,或者你自己去探访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体验,咱们一起给有养老需求的家庭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