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下2.5万亩“试验田”,兽医学博士在非洲种粮
创始人
2025-08-27 21:04:10
0

8月22日,张文奎结束了在莫桑比克第一年的种植试验,启程返回中国。

从广州宠物医院老板,到“非洲大型农场CEO(首席执行官)”,这位“70后”兽医学博士的人生轨迹,在莫桑比克索法拉省贝拉市布济河三角洲彻底改变。

在25500亩租地上,他和“中国合伙人”种出“莫桑比克最大单体玉米田”。过去一年,他们经历了虫灾肆虐、农机损坏,还有远超预期的海运成本,以及近乎空白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困扰……首季亩产仅250斤,他仍从中看到广阔前景,甚至感叹“晚来100年”。

受访者供图

而在赞比西河三角洲,另一个10万亩级别的种植计划,正在徐徐拉开大幕。

这是一场“卷尽人生下半场”的创业,也是一场不远万里的“海外粮仓”试验。项目背后是中国农业企业和投资走向海外的典型困境:面对广袤而陌生的非洲土地,既有巨大利润空间,也需应对供应链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社会风险等多重挑战。

走进非洲:广州兽医去莫桑比克种玉米

2024年7月17日晚,莫桑比克第三大城市楠普拉,在此考察的张文奎正在饭店吃饭,路边一个十几岁男孩冲他喊着葡萄牙语。他问同伴喊的什么,同伴翻译过来说:“莫桑比克太穷了,快点来帮我们,给我们带来工作。”

张文奎大受震撼。这印证了他考察的印象:莫桑比克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社会组织程度有限、人民生活较贫困的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国土面积79.94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才600多美元。当然,正是此现实,构成了张文奎选择莫桑比克的理由和机会。

张文奎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兽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沈阳农业大学当老师。2021年辞职后,他在广州创办了宠物医院,微博名就叫“广州张兽医”。张文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早在2019年,就萌生到非洲创业的念头,并开始在微博分享相关思考,由此结识了后来的两位项目投资人。

“我对非洲五十多个国家都做了分析。”张文奎说,最后选定莫桑比克,最大的理由不是财务回报,而是做农业需要百年规划。该国土地租期最长50年,可续期一次,正好一百年。

为什么是农业?因为农业出海有利可图,大势所趋。首先,非洲土地趋于“无限供应”,且租金接近免费,收益能够覆盖成本,保证足够利润。据世界银行报告,非洲拥有世界近一半未开发、可耕作土地,达到2.02亿公顷。而莫桑比克可耕地面积3600万公顷,已开发的600万公顷,仅占17%。其次,中国需要稳定的“海外粮仓”,农业出海是必然。近年来,中国的农业配套技术进步迅速,成本优势明显,也为中国企业和投资出海提供了强大助力。

公开报道显示,2025年7月,两家中国企业与安哥拉签署价值3.5亿美元的协议,开发这个南部非洲国家十余万公顷土地。其中,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投资逾1亿美元,建设3万公顷大型粮食基地;中信建设安哥拉公司则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5亿美元开发10万公顷大豆和玉米生产基地。

为什么是玉米?在非洲,玉米粉是主食之一。但非洲种植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欠缺,常年依赖粮食进口,供需矛盾突出。2024年10月,受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影响,莫桑比克玉米产量锐减72万吨,价格飙升至五年平均水平的133%(南部)至160%(中部)。

“非洲土地肥沃程度高,气候温和。特别是莫桑比克,雨热同季,非常适合玉米种植。”张文奎介绍称,莫桑比克缺的是种植技术,当地农民散种玉米,亩产只有100来斤。

“在这方面,中国农民有优势,‘卷’了几千年,每一亩每一分地都能精耕细作。”张文奎估算,如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投入成本控制在每亩200元,毛利润可达800元,效益非常可观。

去年7月的这次考察,张文奎一行相中了索法拉省贝拉市布济河三角洲的一块地,黑色沙壤,土质肥沃,足足有36万亩。该地块的主人是一名前政府官员,只耕种了2000亩,其余30多万亩荒地,野树丛生、白蚁遍布。

同年8月,张文奎与投资人再赴莫桑比克,完成转租合约,拿下1700公顷(合25500亩)土地,相当于238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在张文奎看来,非洲是中国人搞农业的优选之地,“我们晚来了100年,但还是开拓者”。

种出经验:雨季要开沟起垄,旱季设滴灌工程

2024年年底那几天,贝拉特别热,白天气温高达40℃,风都是热的。12月30日,一场大雨从天而降。下完雨,气温降到19℃~32℃。

张文奎知道,莫桑比克的雨季终于来了,他们的种植窗口期也来了。

此前,10名中国员工和70余名当地工人已经连干20多天,地里的野树连根刨起,白蚁窝清理完毕,一天耙地2000亩,翻土机24小时连轴转。

尽管项目签约面积为25500亩,但可大规模种植的土地只有一半左右,因为另一半还有零星地块被当地农民占用。因此,第一个雨季仅种植了10000亩,且最先种植的3000亩近乎绝收。

原因是赶上雨季,作业车辆进不去,没办法打除草剂。等车辆能进去,草已经比人还高。另外,非洲高温高湿,虫灾非常严重,一颗玉米五六条虫子,连玉米芯都要咬断。但灭虫剂很难买到,且价格昂贵。

后续的种植,张文奎就吸取了教训,及时跟上除草和除虫流程。附近市场的农药不够,他就联系莫桑比克的供应商,以国内数倍的价格采购,解了燃眉之急。

在2025年五六月旱季,农场又新种了3000来亩玉米,由于缺乏灌溉水利支撑,也基本宣告歉收。

张文奎意识到,国内的成功模式并不能简单移植或复制,各方面软硬件条件和成本结构完全不一样。“如果能解决除草、灭虫和浇灌问题,亩产至少上千斤。”张文奎说。

他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在雨季要开沟起垄,以利排水并保障玉米根部吸收水分;二是在旱季要增设滴灌工程,解决作物灌溉问题。

8月2日,经过十来天试验,滴灌工程成功出水。对于张文奎来说,这些技术不存在挑战。但农场管理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成本却超出了他这个CEO的预期。

一是农机海运成本。几台重型设备原来预计海运费30万元,结算花了90万元;二是设备维修成本。机械损坏率实在太高,国内两年一大修,这里半年就要一大修,配件还必须从国内采购。

8月10日,经过20天奋战,第一季中有收成的7000亩玉米终于完成收割。张文奎估算亩产只有250斤,“但如果只算每亩硬投入,还是略有盈利”。

张文奎表示,这是试验田。第一年甚至第二年,都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为未来更大规模种植打好基础。万事开头难,对他们来说,这即便算不上巨大的成功,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奔向大河:明年计划扩大到10万亩

赞比西河是非洲第四大河流,也是南部非洲第一大河。它在莫桑比克赞比西亚省注入印度洋,河水冲积的三角洲,土质肥沃,是农作物种植的首选之地。

张文奎透露,在赞比西河三角洲,他们将开辟新的种植基地,目标地块正在洽谈中,规模在10万亩以上。

“水是农业基础。水和气候结合,才能保障产出。”张文奎说,他们在莫桑比克注册的公司名叫“大河”。从布济河到赞比西河,是莫桑比克最适合农业发展的两条大河。

2024年11月,张文奎和投资人一起,第二次拜会赞比西亚省省长。省长说:“很多中国人一茬一茬来,说要搞农业,见完就没消息了,没想到你们真的又来了。”张文奎说,“我们是认真的。”

2025年5月,张文奎和投资人在微博上发布招聘消息:起薪是每月1万元到2万元人民币,年底会有奖金,包吃包住,牛羊肉管够。

他们的远景规划是,明年不仅扩大种植规模,还要陆续开展一些上下游的新业务,比如玉米加工厂或者养殖业,也会尝试种植其他农作物。

“我们招人要求很高,有人咨询,我都会特意强调,比较辛苦。”张文奎说,苦是和国内比,没法点外卖,吃得比较单调,除了刷手机也没有什么娱乐。虽然没有什么体力活,都是机械化操作,但工作强度也不低,基本早出晚归。

他感到欣慰的是,种植项目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尽管机器容易被用坏,但张文奎验证了自己之前的一个“云判断”,即非洲人并非好吃懒做,而是吃苦耐劳。

“我们雇佣的当地工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比较辛苦。”张文奎介绍称,他们很多家里没有自行车,早上4点就要出门,走十公里来上班,顶着30℃以上的烈日干活,收工再走回去。这些工人对工作机会也非常珍惜,很努力满足农场要求。

其中一个黑人小哥阿昆曾在南非打工,会一点英语。张文奎去到他家里,只见家徒四壁,房子还是政府所建,唯一值钱的就是卧室上的那块铁皮瓦。张文奎带给他一袋玉米面,够一家四口吃一个月,又给了俩孩子一人100莫币。

“我认为他能好起来。”张文奎说,准备从国内买个水泥砖机器送给阿昆。张文奎的一个愿望是:如果项目进展顺利,将来先给固定员工建房子,帮他们实现砖瓦房通水通电的安居梦想。

“人生很长,可以体验不同的工作和生活。人生也很短,找到一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不容易。”张文奎这样解释,“我们给一群人设计规划了一个足够大,足够长久,足够有挑战,也绝对足够过瘾的蓝图。”

他的一个朋友到非洲考察,离开时留下一句感言: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勇敢的人拥有更大的世界;而在人所有品质里,唯有勇气最稀缺,也最昂贵。

闯出红利:中企对非直接投资年均超30亿美元

8月15日,“70后”中国籍老板刘冰兴奋地在微博上宣布:“莫桑比克,我的下一站!”他和布济农场的投资者已经谈好联手合作,将自己在西非的供应链业务拓展到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

刘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5年前就到非洲来做供应链生意,目前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利比里亚、乌干达、冈比亚等国家都有公司,主营餐具和建材等产品批发。

“我们靠着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优势,集合各连锁店的规模优势,用高性价比的商品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刘冰说,“从一年销售一两百个货柜,到现在一年销售一两千个货柜,5年前许的愿,已数倍完成。”

张文奎在非洲有这样的感受:工业品流通还有很多障碍,效率不高,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我们的农机包括播种机、拖拉机以及各种配件,必须从国内预先带来。否则坏了就得等很久。”张文奎说,他来莫桑比克大半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国内卖五金的两个店。

刘冰认为,非洲初级工业品制造应该快到爆发临界点了。只要认真从中国进货,做好品控,赚钱是确定的。这正是刘冰要将生意拓展到莫桑比克的原因,因为他能够解决张文奎等人面临的供应成本问题。

今年上半年,刘冰跑了5个非洲国家,他得出的一个感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一波波红利,绝大多数都会在非洲也来一遍。

“如果拿不定主意去非洲投什么,就去翻翻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对标一下所在非洲国家的发展程度,稍微早一点点布局,差不多就成了。”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去非洲还远远算不上“卷”,现在是最好的时候。

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过去5年,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年均保持在30亿美元以上。民营企业成为对非投资合作生力军,投资企业数量占中国对非投资企业总数的70%以上。

“过去大半年,验证了我们的路径行得通,关键是成本。”张文奎说,“能做到低成本,就能正向循环,而且速度非常快。如果做不到低成本,那就无法扩散。”

20年前就有中国人去非洲搞农业,但张文奎认为并没有真正做大做强。“非洲农业必须要有一种更粗放的高效高速新模式,目前没得学,得自己创造。”张文奎说,“我们先行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内容

这项互联网平台价格新规,或...
此举意味着酒企对其产品在不同渠道的定价有了更强把控力,平台不能为自...
2025-08-27 04:47:00
普联软件跌1.43%,成交...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8月26日,普联软件跌1.43%,成交...
2025-08-27 04:43:15
原创 ...
蜀汉的五虎上将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然而关于五虎上将的排名,却历来...
2025-08-27 04:35:30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神入化,用兵如神,没有诸葛亮这位优秀的谋士...
2025-08-27 04:34:44
原创 ...
朱元璋护犊杀儿媳,亲家母痛哭流涕说了8个字,他惭愧的无话可说 朱元...
2025-08-27 04:34:34
和“钢铁驼队”一起,跨越山...
全国政协委员刘瑞领: 和“钢铁驼队”一起,跨越山海 港口兴,则贸易...
2025-08-27 04:34:06
原创 ...
中国古代能够被称为女政治家的人很少,像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虽然掌控...
2025-08-27 04:33:46
原创 ...
大家都知道,考古对于人类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5-08-27 04:33:35
原创 ...
关羽死后,刘备悲痛欲绝,誓要为关羽报仇,发动伐吴之战。然而,这一决...
2025-08-27 04:33:30

热门资讯

震撼来袭!第22届北京房车世界... 金秋盛典,轮上生活!第22届北京房车世界房车露营博览会暨第31届中国国际房车露营大会,将于2025年...
跟问疆行游北疆:赛里木湖雪山的... 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赛里木湖旁的雪山便褪去夜的苍茫。峰顶的积雪在朝阳下折射出碎金般的光泽,从奶白渐变...
全国首创!龙脊游船“青云画舫”... 佛山顺德,再添文旅新名片! 8月27日上午,“青云画舫”游船项目在顺德顺峰山公园青云湖游船码头正式开...
景区拍照,限时30秒!网友:好... 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各景区热门打卡点排队拍照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不少游客反映,排队拍照少则等待半小时,多...
热烈祝贺粤贸通联CEO张恒先生... 活力大湾区,广东再出发,继2027年7月1日成功开拓中亚市场并担任东莞市外贸企业协会哈萨克斯坦出海服...
揭秘峨眉山陪爬团队:九成游客为... 陪爬队员背、扛、抱女游客协助登山 近日,一段多名峨眉山陪爬队员拉、背、扛、抱女游客协助登山的视频,引...
蹦极不是玩命,景区安全之绳丝毫... 澎湃特约评论员 熊志 8月26日下午,湖北宜昌西陵峡快乐谷景区1名游客体验蹦极项目时受伤。该游客已被...
探寻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奇观体验... 一、引言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处集地质遗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于一体的世界级地...
探索通辽美景:市区旅游攻略指南...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通辽旅游攻略市区,感受这座城市的韵味。 一、通辽市区概况 通辽市区总面积1....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随心畅玩... 嘿,大家好!我是最近刚从张家界自由行回来的旅行爱好者,这次 trip 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张家界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