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火爆的旅游市场,住宿成为旅途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今年曝出的酒店问题却不断。2025年上半年黑猫投诉平台旅游出行住宿行业投诉量超23万件。
尤其,近期亚朵酒店惊现医院枕套、桔子酒店洗漱包中出现带血HIV检测盒的事件,如两颗重磅炸弹,让酒店行业的管理问题暴露无遗。
01 亚朵酒店:外包牵出的风险
经济型酒店很多采用布草外包清洗模式,但低价竞标导致清洁公司偷工减料,如医用织物与酒店布草混洗。亚朵酒店中医院枕套的出现就是如此。
此前有网友发文称,入住亚朵酒店时,发现枕套标签有医院LOGO标识。两个枕套,一个印着亚朵标签,另一个则是“杭州御湘湖未来医院”。
6月3日晚,涉事杭州西溪紫金港亚朵酒店发布致歉声明,“经严格核查,确认问题根源是我们店自采的洗涤供应商出现严重工作失误。”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哗然,酒店虽致歉并终止与涉事洗涤公司合作,但背后暴露出酒店的管理漏洞:医院的枕套为何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酒店客房?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酒店行业卫生底线的公然挑战。
浙江省洗染行业协会曾明确:洗涤医院布草需要有单独的车间、运输工具、洗涤设备,跟社会洗涤不能混洗。
酒店布草管理从采购、洗涤到最终铺床使用,每一环都应有严格规范。但此次事件表明,从洗涤供应商的分拣失误,到酒店方在布草验收、布房、查房等环节的疏漏,整个管理链条已千疮百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3965859370071481&wfr=spider&for=pc
02桔子酒店:暴露两大管理漏洞
一份开封的洗漱包、一支带血的HIV阳性检测盒,同样令人震惊。
6月18日,北京崇文门桔子水晶酒店,徐先生翻找洗漱包棉签时,竟然取出一支带有血迹的HIV检测试剂盒,且显示着一条微弱的阳性指示线。
该事件暴露出两个致命漏洞:清洁工随意调配开放式洗漱包,医疗废弃物混入客用品却无人察觉。
一则,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所经营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洗漱包本应是密封、干净且安全的,为何会混入带血的HIV 检测盒?酒店给出的解释是清洁工拿错没有封条的洗漱包。这背后映射的是,员工培训的缺失与卫生管理体系的脆弱。
二则,医疗废物管理的灰色地带。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
目前从公开信息来看,酒店对员工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寥寥。顾客入住酒店,最基本的需求便是安全与卫生,而这一事件让消费者对酒店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大大折扣。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5357968564146331&wfr=spider&for=pc
03 酒店卫生的四大隐忧
酒店表面干净并不代表真正洁净。根据国家卫健委2025年3月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数据报告》显示,抽检的酒店客房中,表面微生物超标率达到38.7%,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27.3%。
在酒店中,隐形的卫生风险包括:枕头、热水壶、浴缸、洗漱用品、毛巾和浴巾等。
首先,枕头是睡眠时最亲密的物品之一,但它却很少被彻底清洁。许多酒店只是在发现污渍时才更换枕头,而不是定期进行全面清洗,这可能导致细菌和螨虫在枕头上的积累,对健康构成风险。
其次,毛巾也是如此。尽管看似每天都有新毛巾提供,但事实上,毛巾在使用后是否经过高温消毒,未为可知。这也就致使有的旅客在使用酒店毛巾后,出现皮肤不适或过敏症状。
再次,热水壶是酒店客房的标配,但其清洁状况却常常被忽视。网上有帖子显示,水壶内部残留前一位客人的饮品污垢,甚至有时会漏出异味。
还有,洗漱用品也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些酒店提供的沐浴露和洗发水,看似包装精美,但其来源和卫生状况却难以追溯。这些产品往往属于非品牌或者是小众品牌,甚至不乏一些没有明确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三无”产品。
了解这些卫生隐患并非制造恐慌,而是希望通过科学认知,采取合理防护,让旅途更加安心。
下一篇:处暑至,来兴汉胜境接「百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