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1日电 (李贵清)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下面简称“教席”)指导,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协办的“2025‘熊猫大使’遗产教育与可持续生计工作坊”活动开营仪式在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启动。
活动开营仪式。姜跃斌摄
开营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代表处夏泽翰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联席主持人高俊副教授、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徐荣林、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纪委书记卓玛、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静出席并致辞,对活动意义及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来自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有关科室代表、黄龙世界遗产地社区代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加州大学、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等师生80余人参与了开营仪式。
活动期间,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黄龙世界遗产地、国际知名研学机构的专家学者将通过主题讲座和实地教学的方式,讲授前沿理论和指导实践。在具体教学上,中山大学高俊副教授以《世界遗产地社区的研学旅游参与》为题,向营员系统介绍了世界遗产地发展研学旅游的理论逻辑,遗产地社区参与研学旅游的具体路径与建议。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安德军高级工程师以《黄龙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实践》讲授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在保护与管理的探索与经验。华南师范大学刘俊教授以《研学旅游与自然保护地的乡村振兴:丹霞山案例》为题,系统地介绍了自然保护地乡村以“旅游+教育”为模式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此外,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也将围绕着研学旅游课程研发、研学导师能力提升等主题开展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
8月21日至25日活动举办期间,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加州大学等境内外28所高校的30名营员及有关观察员将在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和黄龙风景名胜区专家的带领下走进黄龙风景名胜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园区等地开展实地研学体验。
据了解,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将分成研学旅游产品组、遗产教育手册组、研学体验地图组、中英文解说词组和遗产教育文创组等5个小组,并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职业体验、小组研讨、主题沙龙、社区访谈、非遗体验、实践转化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对遗产保护、自然教育和研学旅游,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地方知识利用与地方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研学活动现场。孙鹏摄
开营仪式上,黄龙风景名胜区以阿坝文化旅游协会景区分会的轮值会长名义发布《阿坝州景区研学培训倡议书》,倡议全州景区加强研学导师人才队伍培养,并以研学导师为传播者,共同书写阿坝文旅的新篇章。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称,“熊猫大使”工作坊由教席作为主要单位发起,已连续两年在黄龙举办,培养超130名“熊猫大使”,在黄龙自然保护地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景区持续联动各方,深化工作坊作用,为四川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添力。
本次活动也将进一步探索青年力量助推世界遗产地研学导师培养与遗产地社区研学旅游参与能力建设的机制。来自黄龙风景区管理局、在地旅游企业、社区居民代表等6名代表也将全程参与“熊猫大使”工作坊的各个学习活动,与青年大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此外,工作坊期间也将以主题沙龙等形式,邀请自然保护地代表、社区居民和在地企业代表等人员,就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与思路进行研讨。通过多方式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助推地方研学导师培养探索,提高社区研学旅游参与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