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消费水平的提升,游乐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项,同时,随着各类新颖游乐项目与沉浸式体验层出不穷,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了游乐园市场规模的增长。
游乐园市场规模与前景
2020年-2022年期间,受疫情因素影响,游乐园客流量减少,行业规模也随之大幅下滑,随着疫情影响褪去,旅游市场的逐步复苏,行业规模也随之恢复增长,2023年游乐园市场规模约为3239.04亿元。
截至2023年,中国游乐园数量已超3000家,其中中型以上游乐园近千家。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游乐园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加速扩容,越来越多企业及资本开始投资布局游乐园市场,产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深。其中,华强方特、长隆集团等公司凭借较强的营销能力及项目创新能力,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游乐园市场竞争的代表性企业,旗下游乐园品牌拥有较强影响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游乐园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提升,迪士尼等国际大型游乐园企业加速进军国内市场,对国内游乐园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游乐园户外广告投放花费持续上升
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柱,游乐园行业对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尤为敏感,这一特点在户外广告投放数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近5年,游乐园投放规模呈现“先稳后增”的走势。2021-2022年期间,因客流受限直接导致游乐园在广告投放趋于保守;2023年作为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游乐园行业仍处于谨慎恢复阶段,部分中小型游乐园并未投放户外广告,行业户外广告投放较疫情期间仅小幅增长;而随着市场快速回暖,202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持续增长至56.15亿人次,带动户外广告投放需求飙升至4.77亿元(同比增长64%);2025年进一步增至5.30亿元(同比增长11%),游乐园持续加码营销以巩固客流。
近5年统计数据显示,游乐园行业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品牌数量从2021年115家波动增长至2025年142家,其中2023年出现短暂回调(110家),而单品牌贡献值则实现持续跃升,从210万元增至370万元,特别是2024年同比增幅达38%。这种变化主要源于行业结构性调整,2023年品牌数量下降但单品牌贡献提升,反映出市场中小玩家退出,留存品牌加大投入;2024-2025年品牌数量回升且单品牌贡献值持续增长,则标志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品牌通过增加预算来提升市场声量。
国内与国际品牌市场占比变化
2021-2025年游乐园户外广告品牌属性占比呈现明显波动。2021年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分别占据37.6%和62.2%的市场份额;2022年起始,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加大营销投入,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国际品牌市场份额一路攀升至2024年53.5%;2025年,欢乐谷、长隆等国内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下沉实现逆袭,市场份额强势反弹至65.2%。以环球影城为代表的其他品牌占比从2021年的0.1%稳步提升至2.0%,体现品牌扩大市场扩张意愿的加强。值得注意的是,2023-2024年国际品牌占比超过国内品牌,恰与我国文旅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点吻合,而2025年的格局逆转则预示着本土品牌已突破“跟跑”阶段,正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营销体系。
游乐园户外广告投放媒体策略
户外传统与户外视频媒体投放格局
2021-2025年游乐园品类户外广告媒体策略呈现出明显的“V型”波动,传统媒体占比从2021年59%持续下滑至2023年31%,2024年小幅回升至36%后,2025年又大幅反弹至58%;与之相对,视频媒体呈现倒V型走势,从41%攀升至2023年69%峰值后回落至42%。这种波动变化与品牌属性的市场演变密切相关。
国内与国际品牌媒体投放格局
以欢乐谷、长隆等品牌为代表的国内品牌更倾向于传统媒体,5年间总占比维持在75%;而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则更青睐视频媒体,尤其2023年视频媒体投放占比高达98%。2022-2024年国际品牌市场份额上升,其偏好的视频媒体占比也随之攀升。而2025年国内品牌强势反弹,带动传统媒体重回58%的高位。
游乐园国内品牌投放媒体策略
以长隆、欢乐谷为代表的游乐园国内品牌,钟爱投放媒介始终是地铁,近5年投放占比均超50%,2025年更攀升至69%的历史峰值。这主要受益于全国地铁网络扩张带来的客流增长、地铁媒体数字化改造提升互动体验、以及其稳定的通勤人群覆盖优势。在视频媒体投放方面,电子屏的占比波动明显,投放占比从2021年18.9%飙升至2023年32.2%后回落至17.7%,这种波动正体现了电子屏的优势——灵活的特性能够精准匹配游乐园运营周期,可实现淡季品牌塑造与旺季促销导流的灵活切换。未来媒介策略将形成“地铁广告侧重品牌曝光,电子屏则扮演体验放大器角色”的形式,二者协同构建“品牌曝光+沉浸体验”的整合传播体系。
以迪士尼为代表的游乐园国际品牌户外广告投放呈现出“楼宇液晶为主、地铁为辅”的双轨策略。楼宇液晶广告占比从2021年41.1%高速攀升至2023年95.5%的峰值,2025年仍维持在73.5%的高位,这主要基于楼宇液晶能精准覆盖中高端社区家庭客群。而地铁广告则呈现策略性波动,从2021年21.4%降至2023年2.3%后,2025年回升至20.5%,两类媒体的此消彼长反映了国际品牌的投放逻辑:楼宇液晶确保核心客群的稳定触达,地铁广告则承担创新体验和流量补充功能,二者形成“品牌深耕+场景拓展”的互补格局。
二、三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二、三级市场始终是游乐园户外广告投放的主要阵地,近5年合计占比均保持在70%以上,三级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占比从2021年的41%上升至2025年的5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这种“二三主导”的格局主要源于三个因素:首先,二、三级市场拥有大量常住人口且游乐园密度较低,市场开发空间巨大;其次,高铁网络完善和汽车保有量提升带动游客出行量增加,带动区域游乐园市场发展;最后,随着城市群发展战略推进,二、三级市场基础设施和消费能力快速提升,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兴增长极。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4年期间,一级市场曾出现阶段性上涨,但随着2025年品牌策略调整,一级市场占比又回落至常态水平。这种市场格局的演变体现了中国游乐园行业“核心展示+区域深耕+下沉渗透”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也反映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旅消费正从核心城市向更广阔的区域市场扩散的趋势。
游乐园作为现代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还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繁荣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升级,游乐园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升级,户外广告将更紧密地融入城市空间,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节点,为游客的更好体验铺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消费水平的提升,游乐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项,同时,随着各类新颖游乐项目与沉浸式体验层出不穷,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了游乐园市场规模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