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个车主的吐槽,看完我都替他气得慌。这人也是个狠角色,敢开电动车跑川藏线 —— 你想啊,川藏线那路,一会儿上海拔四千多的垭口,一会儿下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有时候连加油站都难找,更别说充电桩了,他居然敢开电车去。
结果呢?兴冲冲跑完回来,去 4S 店做保养,一测电池,直接少了 30% 的容量!之前满电续航能跑四百多公里,现在顶多三百出头,这差别也太明显了。车主当时就急了,说我这车还在质保期内呢,电池衰减成这样,你们不得给我修或者换吗?
谁知道厂家那边回复得倒挺快,理由一抛出来,车主当场就愣了。说啥?说他跑川藏线属于 “极端工况使用”,不在保修范围里。我当时看到这儿就纳闷了 —— 啥叫极端工况啊?是川藏线不让电动车走,还是厂家卖车的时候就说了 “这车只能在城市里开”?车主自己也懵,说我出发前还特意问过销售,能不能跑长途,销售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现在出了事倒怪起我来了?
其实我之前也听过类似的事儿,有个朋友开混动 SUV 去内蒙,回来变速箱有点异响,厂家也说他跑的地方太偏,属于 “非标准使用场景”,修要自己掏钱。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合着买个车还得先查地图,圈出哪些地方能去哪些不能去?
再说这电池衰减,川藏线海拔高、气温低,对电池肯定有影响,可这不是厂家该考虑的事儿吗?既然做新能源车,就得考虑不同路况的适应性吧?总不能只想着在城市里卖,一到复杂点的地方就甩锅。车主现在也没别的办法,天天跟厂家客服掰扯,可对方就咬死了 “极端工况” 这个说法,气得他说以后再也不买这牌子的车了。
你们说这理儿在哪儿?要是早知道跑趟川藏线电池就废了,还得自己掏钱修,谁还会开电车去啊?厂家这拒保理由,是不是也太敷衍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