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全世界的中国游客,往往容易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这一站,找到自己“中国胃血脉觉醒”的时刻——
从一锅热气腾腾、色香味热烈的加泰罗尼亚烩饭(Arroz a la Cazuela),到撒了白糖、浇了巧克酱的油条(Churro),从寒冷冬日里甜嫩的烤大葱(calçot)蘸大酱,到各种菜肴中被运用发挥到极致的大蒜……食材和味道的巧合只是其中一个诱因,更令中国游客倍感亲切的,还是当地人对“吃”的态度。
撒了白糖的油条蘸巧克力酱。(图/图虫创意)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共同的信仰,这句话有一个加泰罗尼亚语版本——Som Gastronomia,直接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我们是美食主义”。
加泰罗尼亚被国际美食、文化、艺术与旅游协会(IGCAT)授予“2025年世界美食之地”的荣誉,“我们是美食主义”这句话不仅是这个地区在今年向全球发出的口号,也被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加泰罗尼亚人的DNA中。
美食主义究竟是如何被编码进加泰罗尼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表达成这一地区的迷人魅力的?恰逢加泰罗尼亚旅游局全球路演启程,我们也在北京站与加泰罗尼亚旅游局局长阿兰查·卡尔维拉(Arantxa Calvera)展开对话,尝试解码这个地方的美食基因。
加泰罗尼亚旅游局局长阿兰查·卡尔维拉(Arantxa Calvera)。(图/新周刊 摄)
美食起源:
一段跨越千年的味觉交响曲
当被问到“最能代表加泰罗尼亚的食物”时,阿兰查给出的答案是“番茄面包(pa amb tomàquet)”。
这是一款当地人每天都吃的经典家常菜,一般采用偏硬的乡村面包,经过煎烤上色后,再抹上生蒜、风味浓郁的番茄。根据个人喜好,还可以淋上橄榄油,或添上奶酪、火腿等食材。
加泰罗尼亚番茄面包,搭配本地腊肠。
每天,当阳光飞跃西地中海,照向埃布罗河三角洲与比利牛斯山脉,加泰罗尼亚人的味蕾,都交由番茄面包唤醒。这是最有地中海灵魂的早餐,每一口看似简单,却都是跨越千年的味觉交响曲——
古罗马人带来的农业技术和灌溉系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香醇的面包、橄榄油和葡萄酒;哥伦布从这里出发,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又为这片土地的调色盘,加入了来自新大陆的颠覆性色彩——番茄、土豆、可可。
每每有“异域”的食材来到这片土地,都能被加泰罗尼亚人完美消化,兼收并蓄成更美味、更具加泰罗尼亚气质的料理。
鱿鱼酿乡村猪肉肠,配培根卷心菜土豆泥和山海酱。
在采访中,阿兰查也告诉我们,直到今天,“无论是在美食,还是在文化、建筑等其他维度,加泰罗尼亚始终保持十分开放的态度,对来自全世界的这些新鲜的元素和精品的文化都来者不拒”。
她又用美食举例。比如当地圣诞节必吃的一道菜,是源自意大利的肉馅面卷(Canelons)——这种包容性无疑成为了加泰罗尼亚独有的特色。
而得天独厚的风土环境,又为加泰罗尼亚人继续精进这些风味带来更多可能性。大自然借山脉与绵长的海岸线,慷慨地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着丰腴的菌菇、新鲜的鱼虾贝,充足的日晒又在平原上孕育出了饱满的稻米和品质卓越的果蔬。
加泰罗尼亚卡达克斯海岸和海湾景观。(图/图虫创意)
山海并存的地理格局也催生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烹饪哲学。据闻,传统的西班牙海鲜饭中并没有海鲜,是加泰罗尼亚人用一锅饭,将陆地与海洋烹在一起。
是当地一代代的种植户、果农、渔民、牧民,不断与自然打交道,守护着食材本真的味道,耕耘出更优质的产物。经由层层环节、重重维度的共同努力,再经过大厨之魔法,美食最终被端上餐桌,成了当地风土、景观最直白的表达方式。
美食进化:
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的双螺旋前进
如今的加泰罗尼亚是全球美食认可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62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共摘得77颗米其林星——对于一个生活有800万人的地区而言,这样的顶级美食密度可以说是世界一流。
如果要将加泰罗尼亚人对美食的爱与钻研精神追根溯源,它可能是1324年用加泰罗尼亚通俗语书写的食谱《Llibre de Sent Soví》,这本食谱被视为欧洲后续烹饪著作的奠基之作;也可能是1520年的《Libre del Coch》,当今法、意、西班牙的烹饪体系皆渊源于此食谱。
开创性与先锋性其实一直存在于加泰罗尼亚的美食界,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提起西方美食,人们还是只会想起法餐和意大利菜。
质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在汹涌海岸(Costa Brava)名为“斗牛犬(elBulli)”的小餐厅中,费兰·阿德里亚(Ferran Adrià)掀起了一场美食革命。他像一位“疯狂的味觉炼金术师”,用球化、泡沫、液化氮、低温烹饪等技术将食物解构成最基础的元素——分子,又将其组合重构。餐厅每年只有6 个月的营业时间,其余时间,费兰和他的团队就在工作坊里闭关,花上数千个小时去实验、创新和开发全新的菜品以饷食客。
就像达利的大象、高迪的房子,这场创时代的美食革命不仅完全革新了食品烹饪的方式,还让全世界美食爱好者都重新看见了加泰罗尼亚。如今,一提起加泰罗尼亚料理,人们都会想到先锋与创意。
面包配巧克力和橄榄油。
斗牛犬餐厅和费兰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开创,更在于启迪。2011年,斗牛犬餐厅停止对公众运营,团队转向筹建斗牛犬基金会,并以此建立烹饪学院和美食智库。“所以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二个黄金时代”,阿兰查在接受采访时引用了费兰的话,她说:“如果我们不断地培养下一代,一定会有一天形成新的美食效应。现在,当年那批传奇大厨的学徒们都已经学成了,他们不断涌现,开立自己的餐厅,且不断去诠释更丰富的加泰罗尼亚美食,让加泰罗尼亚美食更加国际化。”
“可以说,加泰罗尼亚现在凝聚了全世界烹饪技艺最优异的国际人才。”像当年斗牛犬餐厅中的核心团队成员,如今已经成为Disfrutar餐厅的主厨,接过创新的火炬,站在了世界美食之巅。
牛肉馅面卷配松露芝士酱和芝士脆。
正因如此,阿兰查也同时指出,对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最好的支持方式就是开设更多的餐厅,“他们不只在加泰罗尼亚的高校或学院学习,他们也在餐厅当学徒。学成后,他们可能会选择留在加泰罗尼亚创业,也有可能回到中国、日本、墨西哥,给这些地方的美食带来不一样的创新”。加泰罗尼亚餐厅的繁荣,也将带来全世界饮食文化的繁荣。
更难得的是,在加泰罗尼亚的菜系中,创新并不意味着与传统背道而驰。除了星光熠熠的米其林餐厅,阿兰查也推荐中国游客去街边的小吃店转转,那里的“扫地僧”也能给你呈现最原汁原味的加泰罗尼亚风味。“当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菜市场”,她补充介绍道,“加泰罗尼亚地区拥有非常发达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尤其是在巴塞罗那,这里的42家菜市场记录了穿越悠久历史的风味”。
西班牙巴塞罗那La Boqueria市场的新鲜海鲜。(图/图虫创意)
在2025年世界美食之地的项目中,加泰罗尼亚也针对本地市民和游客设计了“12个月份,12种美食风景”等活动,强调推广特色时令美食;也会邀请多年来一直守护“家庭厨房味道”的妈妈和祖母们烹饪传统料理,致敬女性在加泰罗尼亚美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
这种对传统料理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化作了每一位厨师不断烹饪出好味道的驱动力。他们每一次的再创作,都是基于对这片土地及其风物的充分理解。正因如此,在加泰罗尼亚料理中,你总能尝到传统与创新之间迷人的平衡。
美食主义:
一种咸甜永动机制
站在2025世界美食之地的聚光灯下,加泰罗尼亚将给世界呈现一场什么样的盛宴?
中国市场也被放在这幅未来蓝图的重要的战略位置。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到访西班牙的中国游客(56.7%)会选择加泰罗尼亚。阿兰查相信,美食将是一把让更多中国游客进入加泰罗尼亚的钥匙,“美食是我们两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饮食文化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时令物产的讲究,对美食品质的追求。”
加泰罗尼亚餐厅里的美食。(图/图虫创意)
“我们都喜欢与亲朋好友一同享受美食,我们都习惯生活有美食相伴——这样的体验,让美食远远超过了食物本身的价值。”
再生农业、可持续旅游与循环经济被写入了计划中,这些词语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面对全球经济转型、西班牙干旱气候的迫在眉睫的现实挑战。成为国际典范的加泰罗尼亚,将印证经济增长、文化保护与环境责任可在共同愿景中实现兼容。
采访的最后,当我们请阿兰查用几个词来概括加泰罗尼亚味道时,她思考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回答:咸与甜。
用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当咸与甜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味觉体验交替出现,它们能增强彼此之间的对比感,令两种味觉都更鲜明,从而对人体器官带来更持续的刺激,缓解味觉疲劳,同时也可避免单一类型食物导致的营养失衡,并借多巴胺的调控改善食欲。所以人们才会提出“咸甜永动机”这样一词。
极具“甜与咸”的加泰罗尼亚风味。
落到具体的事物上,咸,是地中海的海风,是Llonganissa腊肠腌制的岁月,是生活与汗水;甜,是丰收的蔬果,是贝类的鲜正在被口腔里的酶转化,是创造的欢愉。在这里,咸与甜,是菜市场的烟火气与米其林餐厅的前卫分子料理,是传统与创新,是包容性与独特性。
是这些元素的交互交织,构成了加泰罗尼亚的味道。
这或许就是加泰罗尼亚的核心魅力所在。它从不提供一个单独的标准答案,而是在你面前展开一张邀请函。
它邀请你,从一块简单的番茄面包开始,穿过圣家堂与米其林殿堂,越过历史与创新的思辨,去发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加泰罗尼亚,去赴一场从舌尖直抵灵魂的盛宴。
作者:卡巴乔
校对:遇见
排版:小野
文中配图除特殊标注外,均由加泰罗尼亚旅游局提供
从一块简单的番茄面包开始,赴一场从舌尖直抵灵魂的盛宴。
上一篇:这个旅游大省,“盯”上过客?
下一篇:带着7个孩子去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