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伦敦国际营英国游学日记之二
李念:游学像拆盲盒,拆开伦敦的雾、约克的风……
如果把英国游学比作拆盲盒,我感觉:英伦盲盒里,藏着一群人的热热闹闹……
大巴刚滑进伦敦市区,红色电话亭就从街角冒出来,双层巴士叮叮当当从旁驶过,像早就排好队候着似的。导游笑着指给我们看:“瞧见没?这才是英伦的正确打开方式。”
团里二十多号人,从初见时的客气点头,到后来挤在大巴上递薯片、抢着帮对方拍“头发被风吹乱”的游客照,不过三天光景。吵吵嚷嚷的分享声里,那点出门在外的拘谨早散了,倒像一大家子出门赶集。
上课是分组行动,偏我们组聚了群 “话痨”。讨论起问题来像开了闸,你抢一句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我接一嘴 “不对不对,你看这个细节”,连讲台上的老师都被逗得直拍教案,笑着说 “你们组的思路比伦敦的雾还热闹“。
集体逛景点才最有滋味。在大英博物馆,全团人围着罗塞塔石碑听讲解,有人指着斑驳的刻痕猜 “这是不是法老写的日记”,有人接话 “说不定是古埃及版的朋友圈”,叽叽喳喳的猜想混着导游的解说,倒比课本里的文字鲜活十倍。
到了约克城堡的城墙,不知是谁喊了声 “赛跑”,二十多个人瞬间撒开腿,风卷着笑声从垛口飞出去,连墙根下晒太阳的鸽子都被惊得扑棱棱飞起来。就连在小镇吃炸鱼薯条,也要十几个人凑成一大桌,举着薯条比谁的番茄酱够酸、醋酱够浓。
英语沟通全靠 “抱团取暖”。最初买冰淇淋都要三两个人凑成小团体,你推我我搡你,才敢怯生生跟店员说 “Strawberry”;后来熟了,就跟着团里英语溜的同学当 “辅助”,他问 “How much”,我赶紧补句 “One more spoon, please”,一来二去,竟也能磕磕绊绊说几句完整的话,连自己都惊觉 “原来没那么难”。
每天跟着导游记集合点、对行程表,不用自己费神规划路线,却悄悄练出了新本事 —— 看钟表的次数比在家多了三倍,认路标的眼力见儿也涨了,连过马路都记得先看右再看左,比从前细心了不知多少。
最后一天在机场,大家掏出自带的纪念币交换,笔记本上写满 “微信常联系”。导游红着眼圈笑:“下次再组团,我还在这儿等你们。”
这趟旅行像拆盲盒,拆开的是伦敦的雾、约克的风,更是一群人的热热闹闹。风景看了满筐,朋友交了一堆,连自己都觉得 “好像能干点啥了”。低头摸了摸口袋里攒着的各国硬币,心里早悄悄说:这票,值回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