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在湖南遇见了一座我最喜欢的烟火小城,那就是芷江。
了解芷江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可以用“伟大”两个字去形容的地方,别称“和平之城”。同时,它的名字也很浪漫,因屈原的一句诗歌“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
芷江的面积并不大,是一个非常适合citywalk的小城,尤其是沿着和平湖漫步,云卷云舒,湖风拂面,一种无比惬意的舒适感顿时上了心头。
这是一个并不慌张的小城,所见的每一个当地人的脸庞,就像天边的云,倍感从容和柔和。不论去打卡鼓楼,还是对着网红墙拍照,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关于旅行的松弛感——无法伪装、或摆拍的松弛感。
暮色下,发自内心的轻快与欢乐在鼓楼下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穿梭在龙津风雨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去尝试感受这座小城的美妙。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19年,全长246.7米,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0年,它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长的风雨桥”。
但就这样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世界纪录的它,依旧充满了烟火气,而非直白的商旅游业区。
出现在这里的人们,大多数还是本地人,他们围坐一起纳凉、聊天、下棋、以及卖东西的各种小店,还有移动小贩(出售当地蔬菜、水果等),构成了难得一见的接地气、有人气的鲜活人间。
如果不赶时间,真的可以和本地人一样找个位置坐下,吹吹风,看着景。当有的人“正在楚河汉界黑红相峙”时,有一部分人还沉浸在家长里短中,自然也有些人在买卖的吆喝声中讨价还价。
200多米的风雨桥上,弥漫着生活的日常,人间的琐事。
有一瞬间,我陶醉其中,像是度过了很多年。若在我老去的某一天下午,也有这般热闹、惬意的氛围,可真是幸福。
暮色低垂,晚霞的最后一抹红晕散漫在天边的云朵上,倒映在和平湖上。此刻的风雨桥正是华灯初上,成为夜游和平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想,傍晚后的风雨桥肯定更热闹,就像鼓楼下人来人往。
从鼓楼下方的码头坐船,游湖时间约60分钟。虽然去过的许多城市都有游湖项目,夜风拂面的舒爽基本上都差不多。但芷江的和平湖有点不一样,湖岸风光俏丽,不少古迹只能坐船才能窥见全貌,比如天后宫。
可惜,游湖那天,天后宫的外墙正在维护中,好在夜游的声电景观并不影响。
另外,在芷江夜游和平湖,最震撼的莫过于“和平之城”这四个字的演绎。如果,你并不了解这个四个字的含义,建议你的第一次芷江之行,千万不要错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了解的纪念馆——抵达芷江的第一天,去得第一个地方就是这里。无需门票,凭身份证就可领取参观券。
这个纪念馆完好地保存着1945年8月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旧址,主要建筑有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等。
这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这一重要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血”字形造型的受降纪念坊在阳光下巍然屹立。
在这里,你会明白——为什么芷江不大,却很“伟大”。
另外,湘西会战、便水战役等也都发生在芷江。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在一帧帧影像里生生不息。
后来,在我结束芷江之行,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时候,这才留意到原来沈从文旧居也在这里。不知道,他是否为以芷江为背景而写书呢?就像那部深入人心的《边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