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外公开,今日(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政策情况、背后考虑以及未来安排。育儿补贴被认为是中国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公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具有一定政策突破性。目前官方正在开展补助资金的测算和下达工作,也将出台具体的制度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
考虑到此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补贴政策,此次国家政策发布会后,之前没有育儿补贴政策,或者补贴范围较小,或者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地区,要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此前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地区,按规定做好评估和备案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根据《实施方案》,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申领人是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者其他监护人,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以线下申请。育儿补贴发放渠道为申领人或者婴幼儿的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者个人收入。
政策发布会,舆论对此反应不一,不少人疑问3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出于什么考虑,3600元每年的标准如何确定,如何与地方政策衔接等问题。此次发布会也给出了回应。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7月30日下午2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和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刘娟、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刘红梅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据国新网
为何只对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
0~3岁是家庭养育特别需要支持的重要时期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解释,主要考虑是,0~3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家庭养育特别需要支持的重要时期。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生育支持,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结合中国发展阶段和财力状况,育儿补贴制度覆盖3岁以前的婴幼儿养育阶段。
在领取时间上,育儿补贴的发放对象也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这部分婴幼儿按照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也是发放到年满3周岁。也就是说,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都可以领取育儿补贴。
3600元/年标准如何确定?
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综合确定
郭燕红解释,现阶段,国家育儿补贴的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这是结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居民的养育成本和政府财力状况等多种因素,也参考了国际上育儿补贴的相关情况,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综合确定的。
她介绍,我国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将会产生3个方面的预期效果:
一是帮助减轻家庭养育的负担。育儿补贴制度作为支持生育的经济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精准发放,可以直接增加群众的现金收入。育儿补贴每年惠及上千万个家庭,可以为家庭育儿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改善育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助力幼有所育。
二是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育儿补贴是强化生育支持、促进生育友好的激励政策,树立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还有利于和托育、教育、就业、税收、住房等相关的政策同向发力,持续完善生育政策体系,更好地形成系统集成效应,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三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育儿补贴是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政策,惠及面广、发放稳定,是“投资于人”的重要措施。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进一步强化基础民生保障,促进家庭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同时,有助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育儿补贴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我们将持续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跟踪评估效果,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政策措施。”郭燕红说。
央地财政出资责任几何?
中央总体承担约90%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介绍,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他称,近期,财政部还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育儿补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监督的具体要求,细化规范资金下达流程,落实各级工作责任。两部门将对补助资金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做好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目前,各级财政部门正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开展补助资金的测算和下达工作。
如何申领?
8月31日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
王海东介绍,正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国家和各地已经完成了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正在进行全流程测试。各地组织配备工作力量,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
公众可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也保留了线下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线上申领的群众,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大数据比对校核。申领时需提交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证明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的必要材料。依托各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设置育儿补贴申领专区,同时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开通了育儿补贴申领入口。
如何与地方补贴标准衔接?
地方补贴标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实现政策均等化覆盖
此次国家政策发布前,部分地方已经探索实施了本地育儿补贴政策,一些地方标准还高于此次国家基础标准,如何衔接?
郭燕红表示,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出台后,要加强政策统筹,地方政策要规范有序衔接。其中:之前没有育儿补贴政策,或者补贴范围较小,或者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要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实现政策均等化覆盖,体现政策的公平性;此前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按规定做好评估和备案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
《实施方案》明确,各省份在地市级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地区差异较小的省份也可以在本省份内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也就是说,育儿补贴政策要至少在地市级层面进行统筹。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与育儿补贴制度同向发力,形成生育支持政策的“组合拳”,更好地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