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版“黄鹤楼”飞檐下人头攒动,安庆黄梅戏的唱腔与重庆火锅的麻辣香气交织弥漫。在南京玄武区原家乐福负一层的“长江十二城”街区,游客们手持南京特色盐水鸭与九江茶饼,在仿古戏台前驻足拍照。7月29日,南京大行宫片区核心地带,“大行宫见·长江十二城”沉浸式文旅街区启动试运行。承载市民记忆的家乐福旧址,经五年闲置后正式开启文商旅融合的新篇。
“大行宫见”文旅融合项目。图片来源/玄武发布
地下空间华丽转身
步入中山东路入口,绿色围挡已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玻璃幕墙与滚动信息屏。从“大行宫见”1A入口下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筹备中的博物馆空间,这里未来将陈列跨越多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现场还同步举办了“长江十二集”市集活动,除了小吃、奶茶、中国非遗捏面人、网红首饰、文玩字画等,还有改装房车在现场展示。
“长江十二城”的核心区域内,设计团队巧妙植入地域文化符号:武汉“黄鹤楼”微缩景观旁,“托塔李天王”雕塑矗立于仿古戏台前。长江南北货商店内,工作人员正陈列十二座沿江城市的特产——从宜宾五粮液到南通脆饼,形成一条舌尖上的长江走廊。在“十二秀坊”复合空间,白天的自助餐区正在做最后调试。入夜后,这里将切换为酒吧与演艺空间。项目运营总监透露:“我们引入‘餐秀融合’模式,晚间剧目将呈现南京白局、湖北汉剧等非遗表演。”
负二层停车场区域,工人正在进行车位划线收尾。新增的100多个停车位将接入“大行宫见”共享停车系统,为总统府景区提供更充裕的停车资源。大行宫家乐福曾是南京市中心商业地标。2020年8月撤店后,这处占地2万平方米的空间长期闲置,与仅一街之隔的总统府景区形成刺眼的对比。玄武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早在2024年6月便启动“大行宫见”停车场共享计划,将邻近地下空间改造为总统府景区配套停车场。
改造工程今年初全面启动。设计团队创造性地将负一层规划为文商旅街区,负二层则专注解决停车难题。施工期间保留原建筑骨架,通过“微改造”激活空间,斑驳的店铺招牌被转化为怀旧艺术装置,旧瓷砖地面也覆上防滑新材料,停车区域以长江干流命名分区,搭配翠缥、曙红等主题色,让停车也成为了文旅体验的一部分。
一步穿越千里江陵
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有机组成,“大行宫见”的试运行标志着南京探索出城市更新新路径。项目通过历史基因解码与现代商业重构,让闲置空间重获文化生命。
大行宫见,作为深度智谷打造的长江系列文旅项目“长江十二城”的首发项目,是2024年玄武区唯一引进的重大文旅项目。该项目已荣获“2024文商旅品牌大会文商旅融合最佳创新奖”。该项目将整个街区升级为景区,以长江文化为脉络,让游客得以沉浸式体验与感受;通过文化故事装点空间,让每个场景既具观赏性又蕴含内涵,由此勾勒出看得见、摸得着且充满温度的城市美学图景。借助数字光影技术,商业空间摇身一变成为沉浸式长江文化剧场,同时,项目围绕长江沿线十二座城市打造主题场景,营造“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穿越感——游客漫步其中,能领略重庆洪崖洞的巴渝风情、武汉黄鹤楼与樱花树的浪漫、南京秦淮河的市井烟火,真正达成“一步一景观、一店一故事”。
科技加持下,长江水在这里“流动”起来。顶部的LED巨幕以动态光影模拟长江水流,从唐古拉山脉源头至入海口,6397公里地理脉络被压缩为10分钟视觉史诗。游客站立于“江面”感应区,脚下涟漪随步扩散,与顶幕星月交辉;南京主题区内,秦淮河灯影投射在流水地面,游客可手绘荷花灯放入“数字河渠”,实时生成光影涟漪……
夜晚的街区也并未沉静,而是以演艺为引,将白天的餐饮空间转化为夜晚的沉浸式剧场。街区设“十二秀坊”复合空间,白天为自助餐区,入夜切换为非遗展演舞台——安庆黄梅戏、苏州评弹等节目轮番登场,观众席与餐饮区无界融合,日间“姑苏与你”文创店售卖碧螺春茶点,入夜变身“江枫渔火”清吧,特调“金陵十二钗”鸡尾酒搭配全息昆曲《牡丹亭》片段,“朝茶夜酒”形成独特的时空折叠。
大行宫路口,人流正通过新设的指示牌走向“长江十二城”入口,曾经分割总统府建筑群的中山东路,如今因地下空间的活化重现历史整体感。
“长江十二城”街区。图片来源/玄武发布
当几位外地游客停下匆匆的脚步,用手机记录下艺术与历史的交融瞬间,当负二层新增的百余停车位投入使用,一辆辆载着游客的车辆有序驶入,这片融合六朝碎瓦、明清余韵、民国楼台的土地,正以全新姿态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访客。
文/袁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