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襄太行人家
我市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文为韵,打造山区民宿群,持续优化游客体验
太行灵韵赋能 山居特色出圈
盛夏时节,位于信都区英谈村的半山云舍民宿,室外清新古朴,室内洁净雅致,“修旧如旧”的风格,与村中错落有致的石楼相得益彰。游客栖居山村,推窗观景,沉浸式体验民宿与古村落相互融合形成的独特魅力,别有风情。
信都区云阶客栈。资料图
邢台自然资源丰厚,有A级旅游景区71家、中国传统古村落75个,信都区的前南峪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为民宿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市引导太行山区民宿群改造提升,使之与周边自然环境、传统村落风貌协调统一,充分体现太行山居特色。一大批太行山区民宿成功“出圈”,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打卡地”。
信都区小戈廖村内,一座座石头房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尽显古老拙朴,象外高卧民宿便静卧其中。夜晚的象外,尤其迷人。暖黄的景观灯亮起,勾勒出古村落的轮廓,石头房也变得柔和起来。“早就听说这里的夜景漂亮,果不其然,来对了!”游客王敏听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难得的夜景。
信都区象外客栈。资料图
“地形高低错落,为我们打造夜晚灯光景象提供了天然便利。”民宿负责人郝庆国介绍,他们仔细分析了山体的地形走势与植被分布,没有过多刻意修饰,而是顺着山体原本的轮廓与特色,制定了当前的照明方案。
近年来,信都区盘活利用闲置农房,修旧如旧保护修缮破旧的石头民居,打造了云清清、象外高卧、云阶客栈等特色精品民宿,让更多人感受兼具时尚气息和乡土风情的诗意栖居。
在沙河市柴关乡西沟村,一条山溪川流而过,赭红色丹霞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旁,房屋间隙,树木花草交相掩映,俨然一幅意境幽深的写意画卷。“这里夏天最高气温26℃,是天然空调房。”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江其说,他们深入挖掘乡村优势,联合企业打造了太行山·居民宿。
民宿院内,石板路缀着鹅卵石,屋内,原木风的装修与古朴的院子相得益彰。“我们修旧如旧保护修缮破旧民居,对房屋内部进行精细的设计装修,外观上则保留丹霞石屋的原始肌理,确保与周边石屋风格一致。”王江其说。
像沙河市西沟村一样,临城县各村也巧借“家门口”的自然风光优势,发展民宿产业。该县南三岐村依托岐山湖、崆山白云洞等景区,联合企业打造“枕水而眠”的露营基地。
露营基地住宿以小木屋为主。木屋色调与周边山林的深绿浅褐自然相融,推窗可见岐山湖的粼粼波光,远眺能望崆山白云洞周边的山峦。屋前的木栈道沿着湖岸蜿蜒,与岸边的芦苇、菖蒲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成为小木屋的‘流量密码’,今年以来,住宿游客超5000人。”项目主管王冰冰说。
“空气清新,一夜好眠。”7月27日,在内丘县杏峪村涧石居宿集居住的游客张丽霞说。她所在的房间,床头有助眠眼罩,茶几上有助眠熏香;位于中心一楼的展示柜里还有助眠贴、酸枣芽茶、酸枣仁粉等。这家以康养为主题的民宿如今已名声在外。
内丘县涧石居宿集。资料图
推开房门,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民宿外,小桥流水,一条红色小路蜿蜒向前……杏峪村为嶂石岩地貌,山体和道路呈现红色调。涧石居宿集经理张亚丽说,为让民宿与周围环境协调,特意将民宿外观打造成红色。蓝天白云、绿树掩映下,群山环抱之中的红色涧石居宿集格外亮眼。“真美!”看着这样的景色,张丽霞豁然开朗。
“我们将以承办第九届省旅发大会为契机,鼓励引导太行山区民宿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文为韵,全方位优化游客体验,叫响‘邢襄太行人家’民宿品牌,全面提升‘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人与太行相约。”市文广旅局宣传科科长陆倩说。
作者: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孙瑞超
来源:邢台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