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全省文旅产业“赋智结对计划”,促进乡村旅游振兴发展,7月24日,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赋智结对专家团一行来我市进行专题调研。专家团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为我市文旅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注入智力动能。
山东省委原副秘书长、省精品旅游促进会会长杜文彬,省精品旅游促进会首席专家陈国忠,山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吉小青,副会长杨凤东,山东旅游书画院院长刘玉泉,济南市政府原参事接素梅等组成的专家团参加调研。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局长、二级巡视员,市精品旅游促进会会长刘光辉等陪同调研。
在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实地考察东昌葫芦雕刻加工厂、国家级非遗产品门店、葫芦第一村销售门店及南派葫芦雕刻大师郑志开工作室,详细了解葫芦雕刻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技艺传承、生产销售及产业化发展情况。在堂邑葫芦文化园,实地考察园区运营模式,并召开座谈会,围绕葫芦文化IP打造、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产业链延伸等话题深入交流。专家们就培育高品质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出专业建议,给出可行性的指导意见。
在东阿县鱼山镇曹植风景区,探寻三国文化底蕴,调研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情况。在“鱼山梵韵 七星诗章”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专家们详细询问文旅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成效,围绕“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展开交流。专家们就如何进一步挖掘曹植文化与黄河文化资源、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构建“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等提出针对性建议和专业指导。
杜文彬会长对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赋智结对”不是走过场,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专家建议落地见效。聊城文旅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路庄村的葫芦非遗文化、鱼山村的曹植与黄河文化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赋智结对计划”的核心就是帮助各地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跳出单一资源开发局限,注重IP化打造、产业化延伸、品牌化输出,让非遗技艺可体验、历史文化可感知、乡村风情可消费,形成“文化有魅力、旅游有活力、乡村有动力”的融合发展格局。
据介绍,“赋智结对计划”旨在通过专家团队与旅游乡村结对共建、跟踪指导,力争五年内每年培育40个左右标杆式旅游乡村,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发展案例。
聊城市精品旅游促进会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省专家团的意见建议,抓好调研成果的落实,加强与东昌府区、东阿县的精准对接,助力当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为聊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聊城市精品旅游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