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康县赐福彝寨旅游景区人头攒动、歌声飞扬,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镇康·龙陵阿数瑟文化联谊活动”在观景云台热闹开展。来自镇康和龙陵两地的阿数瑟爱好者齐聚一堂,以歌会友、以舞传情,共同演绎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
镇康县赐福彝寨旅游景区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伞镇刺树丫口自然村,是一个集边关风光、自然奇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讲述戍边历史的展馆,有俯瞰“一城连两国”的观景云台,有蜿蜒曲折的巡边栈道,更有浓郁的彝族文化浸润着每一寸土地。当“镇康·龙陵阿数瑟文化联谊活动”在这里开展时,整个彝寨都仿佛被注入了更热烈的灵魂。活动以喀斯特石林作背景,“一城连两国”的风光为幕布,两地歌者身着民族服饰,在观景台旁拉开对唱序幕。清脆婉转的“阿数瑟”调子一响起,便瞬间点燃了全场氛围。
“阿数瑟”这朵扎根滇西边境的民歌之花,素来以即兴创作的灵动、明快活泼的曲调,以及对唱、合唱的热闹形式,承载着各族群众的生活百态与边疆情怀。当它遇上赐福彝寨,便与这里的彝族风情碰撞出独特的火花。活动中,两地歌手你唱我和,歌词中既有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民族团结的歌颂,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句句“阿数瑟呢瞧着,啰细瑟呢甩着”的呼应,让现场观众深深沉浸在这独特的文化魅力中。上午活动结束后,各打歌队纷纷前往戍边馆参观并拍下了珍贵的合影。
(摄影:统战部退休干部 段绍秀)
午后的南伞河畔公园广场,日落前的余光透过树枝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南伞河潺潺流淌,裹挟着夏日特有的清爽穿园而过。这里不仅是云南省边境国门文化友谊广场、夜间群众文艺演出示范点,更是镇康老百姓心中无可替代的“生活客厅”——是文化活动的舞台、日常休闲的乐园、节庆欢聚的场地,更是邻里交往的纽带。
此时,广场上开始点燃火把,广场中心已聚拢起一片热闹。恰逢“火把节”,镇康与龙陵的“阿数瑟”文化爱好者们在此共同联欢庆祝。队伍刚站定,三弦的明快节奏便抢先划破午后的宁静,一场跨越地域的“阿数瑟”打歌联谊再次在火把的烈焰下激情上演。
(摄影: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 李应)
打歌的圈子很快在南伞河畔公园广场“勐英公主”雕像前围拢。镇康的参与者带着边关特有的爽朗,脚步踏得稳健有力;龙陵的打歌队伍则融入了河谷地带的灵动,舞步里带着水的柔劲。大家手拉手,跟着“阿数瑟”的曲调左右摇摆,时而向前踏一步,时而向后退半步,简单的动作里藏着最质朴的欢乐。
(摄影: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 李应)
广场上的游人早已被吸引,有人举着手机记录这跨越地域的合唱,有人被拉进圈里跟着抬脚;连推着婴儿车的老人都在圈边跟着节奏轻晃;有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镜头追着打歌的人群;有外地游客好奇地打听“阿数瑟”的由来,听完便忍不住加入圈中,哪怕动作生疏,也在旁人的带动下跳的起劲。
三弦声、欢笑声在广场上交织,“阿数瑟”的调子像一条无形的线,把镇康与龙陵的情谊、把本地百姓与外来游客的心,都串在了这方“国门文化友谊广场”上。日落的余晖渐浓,打歌的节奏却愈发明快,仿佛要把这份文化交融的热烈,一直延续到夜晚的群众演出里去。
(摄影:统战部退休干部 段绍秀)
活动结束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在刺树丫口这样的边境观景台听阿数瑟,感觉特别有意义,既欣赏了美景,又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还有观众表示:“这趟来得太值了!本来是想逛逛南伞河畔公园,没想到赶上这么热闹的‘阿数瑟’联谊,跟着打歌的时候,感觉自己真的融进了镇康的烟火气里。”本地的大叔大妈们更是意犹未尽:“南伞河畔公园平时就是我们的‘后花园’,今天来了龙陵的朋友一起唱,感觉广场都更热闹了!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办几次,让咱们的‘阿数瑟’越唱越响,也让更多人知道咱们镇康的好山好水和好歌。”而这场文化盛宴,也为镇康的边境旅游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更多人透过“阿数瑟”,感受到了滇西边境地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底蕴。
此次联谊活动不仅为镇康和龙陵的阿数瑟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互鉴互融,更以文化为媒,为镇康赐福彝寨旅游景区、南伞河畔公园景区注入了鲜活的吸引力——让深藏于边境的彝寨风情与“阿数瑟”这一非遗文化深度绑定,形成了“文化体验+景区游览”的独特旅游场景。游客在参与活动时,既能沉浸式感受民歌对唱的魅力,又能顺道探秘戍边馆、登顶观景台、体验彝族生活,感受当地的群众文化,让单一的观光游升级为有故事、有互动、有记忆点的文化之旅,无形中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与口碑,吸引更多人来,推动景区从“小众打卡地”向“边境文化旅游名片”迈进。
编辑:陈明吉
责编:谭顺媛
审核:李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