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周围环境脏乱差遭游客吐槽的黄桷坪军哥书屋,经过整治之后蜕变成文艺范的文化综合体。7月16日,军哥书屋整洁的环境、丰富的文化业态,不仅让游客的体验感大幅提升,也成为当地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游客在军哥书屋休闲(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现场体验:游客点赞书屋内外环境
据了解,军哥书屋位于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四川美术学院站2号出入口约100米处。此前围绕书屋的空置房屋已全部拆除,地面经平整硬化后,增设了网红集装箱、休闲桌椅、遮阳伞及停车场;公共区域装饰一新,崖壁有时代少年团巨幅光影墙,停车场地面绘彩色花瓣,人行道护栏为彩虹色。
军哥书屋主理人苟军介绍,周边环境改善、业态丰富及暑期来临,使书屋日游客量提升约30%。目前停车场有100多个车位,每日有旅游团乘大巴到访,此前驾车游客仅能在路边停车。
书屋周边新设停车场(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背后故事:找准群众诉求靶向发力
此次变化源于群众诉求。今年初,黄桷坪街道纪工委在接访及梳理网络问政台账时发现,居民和游客多次反映军哥书屋周边环境差。经查,书屋周边4栋已纳入黄桷坪长江大桥一期征收范围的居民楼,因个别住户未迁走、地形限制等,多年征而未拆,成为垃圾倾倒场。
对此,黄桷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军哥书屋周边环境升级列为“一镇街一实事”集中整治项目,专班推进。通过多次入户协调,解决未迁住户房屋安置、子女就学等问题,并联动相关部门,20天内完成4栋房屋拆除。同时,街道盘活闲置地块,打造停车场与文创空间,在增加休闲空间的同时实现经济增收。
未来展望:助推全域旅游蓬勃
黄桷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整治后,以军哥书屋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已初具雏形。该文化综合体总面积为6800平方米,分为停车场和文化艺术综合体两部分,其中停车场面积约2800平方米,文化艺术综合体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含书屋、铁路记忆长廊、开放式艺术展厅、文化创意市集、军哥坝坝茶、特色文化餐饮厅等业态。
铁路记忆长廊利用书屋内防空洞纵深结构,设置“老照片墙+声音装置”,播放居民口述的三角道历史音频。书屋正前方的开放式艺术展厅将定期办展,启动艺术家回流行动,既展示本土艺术与地域文化,也为社区居民提供展示平台。右侧的特色文化创意市集以移动式网红集装箱搭建,白天售卖铁路主题文创(如老门牌拓印明信片、铁轨书签),夜晚转为茶饮吧台与露天观影区,实现场景切换。左侧则打造老重庆特色坝坝茶区,设露天茶座或咖啡吧,提供休闲空间。
九巷文创空间(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该负责人表示,今后,文化综合体将常态化开展和运营艺术市集、主题展览、军哥坝坝茶,与此同时推动品牌活动打造,实施社区深度赋能计划。
在品牌活动打造方面,开展“记忆拼图”展览,征集居民老物件(搪瓷杯、旧车票等),由艺术家重组为装置艺术并搭配二维码语音导览;设立“周末创意日”,每月举办旧物改造工坊、即兴涂鸦赛,设“最佳创意奖”兑换文创礼品;开展“洞见九龙”双年展,联动重庆艺术公园、四川美术学院等单位,在防空洞内举办新媒体艺术展;实施跨年光影计划,在书屋外立面打造10分钟铁路历史主题光影秀,结合跨年市集与本土乐队驻唱。
在社区深度赋能计划方面,开展“艺术管家”培育,联合辖区艺术院校开设季度培训课程,教授居民涂鸦修复、装置维护等技能,组建10人以上志愿者团队;设立“社区艺术基金”,将市集收益的20%用于小微空间改造;打造开放式创作平台,发起“防空洞驻留计划”,每年邀请2-3名艺术家与居民共同创作,作品将永久陈列于铁路记忆长廊。(肖雨 谭娟 曹鸣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