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间2025年7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中国“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以其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和宏大的文化交融价值,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西夏陵”申遗成功 点燃宁夏文旅创新引擎
在申遗成功的欢庆时刻,宁夏宣布启动“影视+文旅”创作计划。这一战略以文化资源为根基,以影视创作为媒介,旨在将宁夏独特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旅体验。
据宁夏文旅有关负责人介绍,申遗成功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与机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西夏陵的肯定,特别强调其作为多元文化交融见证的核心价值——它既继承了唐宋陵寝制度,又融入了佛教信仰与党项习俗,是11至13世纪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关键枢纽。这一文化特质,正是宁夏文旅最值得挖掘和传播的宝藏。
近年来,宁夏在文旅融合领域已积累丰富经验。从《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中再现“灵州会盟”的宏大叙事,到AI虚拟数字人天妤演绎的《消失的文物》《岩画的秘密》系列短剧,创新表达让沉睡的文化“活”了起来。
此次申遗成功,无疑为宁夏文旅注入一剂强心针。消息公布当日,“西夏陵”相关话题迅速登顶抖音全国热榜首位,话题传播量近亿次,宁夏文旅关注度呈爆发式增长。
《白玺诀》:领衔系列作品 揭开西夏史诗的影视序章
作为宁夏“影视+文旅”计划的首发项目,历史小说《白玺诀》的影视化改编备受瞩目。该作品为华夏星光原创文学大赛获奖作品,以西夏王朝的盛衰起落为背景,深度融入西夏文字、佛教艺术、军事制度等文化基因,讲述了一段跨越民族与疆域的传奇故事。
创作团队透露,《白玺诀》影视项目将采用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计划运用AI生成场景技术,复原西夏都城兴庆府的繁华街市;通过3D可视化建模,重现西夏陵的原始建筑风貌;并融合实景拍摄,展现贺兰山的雄浑与黄河的壮丽。
“宁夏影旅融合”系列项目预计于2026年陆续与观众见面,打造流动的宁夏文旅名片。观众将通过镜头穿越时空,感受贺兰山岩画的神秘、体验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传奇,理解多元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度交融。
宁夏全域多元布局 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
宁夏“影视+文旅”计划以《白玺诀》为开端,计划构建以西夏文化为核心、多形态表达的文旅矩阵。
沉浸式体验全面升级,《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项目将新增“西夏之光”主题章节,利用光影科技再现党项民族的信仰与生活。黄沙古渡景区以“大漠黄河 落日长歌”派对为载体,融入丝路传说与诗词文化,让游客在星空烟花下感受历史脉动。
数字文旅持续创新,继成功推出虚拟数字人天妤、安思鹤的文旅短剧后,宁夏将开发“西夏陵数字档案库”,利用AI技术复原文物、解读西夏文残碑,让游客通过手机即可透视陵墓结构和历史场景。
全域旅游矩阵发力,联合抖音平台发起 “总有理由爱上神奇宁夏”话题,邀请千万粉丝博主组成“宁夏星推官”矩阵深入采风,通过差异化话题运营,将贺兰山下、黄河岸边的多元景观精准推向目标受众。
随着《白玺诀》等影视项目的推进,游客将不再仅仅凝视贺兰山下沉默的土冢。他们将在荧幕上看到鎏金铜牛的光泽重现,在沉浸剧场体验丝路商队的驼铃,在数字空间中触摸西夏文的方棱笔画。
贺兰山下,千年古冢见证历史荣光,一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正在塞上大地蓬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