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很多家庭选择带孩子外出游玩,自驾、自行车骑行等方式日益流行。然而,道路交通中潜藏着诸多危险,儿童尤其容易受到伤害。相关数据显示,交通事故仍是导致儿童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暑期出游,家长有责任为孩子筑牢交通安全防线,而正确使用头盔和安全座椅,是守护孩子出行安全的重中之重。
儿童骨骼脆弱
交通事故中更易受伤害
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年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组织相对柔软,骨密度显著低于成年人。因此,儿童骨骼在遭受外力冲击时,更容易发生变形和骨折。
在交通事故中,儿童脆弱的骨骼难以承受巨大撞击力,极易出现严重伤害,如四肢骨折、颅骨骨折、脊柱损伤。而胸腹部内脏由于缺少骨骼的保护,也易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损伤。
戴头盔
守护孩子头部的坚固盾牌
儿童的头部相对较大且重心较高,骨骼更为脆弱,低龄儿童的囟门尚未闭合,在骑行或乘坐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时,如果不佩戴头盔,一旦发生事故,头部遭受直接撞击,极易导致颅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正确佩戴头盔能有效分散和缓冲撞击力,显著降低头部受伤风险。
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头围选择合适的头盔(参考头盔内侧尺寸标识)。选择符合国标(GB 811—2023)、具有3C认证的产品。按压头盔内衬,选择软硬适中、佩戴舒适的产品。儿童头盔一般不宜超过500克。
正确佩戴头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
1.将头盔水平戴在头上,确保前额与头盔顶部间距约一指宽,视线不被遮挡。
2.调节并系紧头盔的下颌带,松紧度以能容纳1~2根手指为宜。
3.系好后,轻轻晃动头部,头盔应稳固、不松动。
儿童安全座椅
孩子行车途中的安全港湾
儿童安全座椅是专门为不同年龄、身高和体重的儿童设计的,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紧急制动或侧翻时,为孩子提供有效的约束和保护,减少身体所受冲击力,降低受伤及死亡风险。
安装方式与选择
1.后向安装:适用于15个月以下婴幼儿或体重≤13千克的儿童,倾斜角度通常为30°~45°,需使用支撑腿稳定。建议尽可能延长向后乘坐时间,通常可等到孩子2~4岁或达到座椅后向模式的上限(体重或身高)后,再转为前向安装。
2.前向安装:适用于15个月及以上儿童且体重超过13千克的儿童,需确保五点式安全带平整贴合,头枕高度与儿童耳朵中部平齐。
安装位置汽车后排,驾驶员后方座位是首选。此位置在侧面碰撞时缓冲空间更大。后排中间位置(需确认安全座椅是否允许安装于此)是次选位置。此位置相对远离两侧车门。
注意事项
1.即使孩子超过4岁,也应继续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或增高垫,直至身高达到约145厘米且能正确使用成人安全带(肩带跨过肩部中央与胸部,腰带紧贴胯骨)。
2.绝对禁止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副驾驶位。
3.切勿让孩子穿着羽绒服等光滑蓬松外套乘坐安全座椅。这类衣物会使安全带无法紧贴身体,在碰撞中孩子可能从安全带中滑脱,产生“羽绒服效应”。
4.儿童安全座椅通常有使用年限(一般为6年左右,具体请严格参照产品说明书)。逾期或经历事故后,必须及时更换,切勿继续使用。
道路安全多注意
三个关键知识要重视
除了正确使用头盔和安全座椅,家长还应教育孩子掌握以下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走人行道或过街天桥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横过马路必须走人行道或过街天桥,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切忌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或突然横穿。
警惕车辆盲区教育孩子尽量远离土方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这些大型车辆周围存在视线盲区,且转弯时存在“内轮差”(前轮可通过,后轮不可过),极其危险。
安全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遵守秩序,排队上下车,不拥挤推搡。在车内要坐稳扶好,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下车时注意观察周围交通情况,特别是后方非机动车,确保安全后方可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