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康家坪民宿,感受大自然的悠然与惬意;到布政李府明朝客栈,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去四十九温泉民宿,享受温泉带来的全身心放松;前往花间堂民宿,体验花间饮酒、月下独酌的诗意生活……每逢节假日,山西各地乡村民宿便迎来入住高峰,尤其是那些独具民俗特色、体验感强的民宿,更是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尽管当前民宿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一部分乡村民宿生意火爆。那么,这些民宿究竟凭借什么脱颖而出?
特色化
乡村民宿的“流量密码”
“今年‘五一’假期,我们接待了多批省内游客。我察觉到,如今游客的决策周期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在出发前一两天才下单,且他们更愿意为那份‘独一无二’的体验买单。”阳曲县云舍民宿主理人白洋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需求的新变化。
当前,随着旅游产品的日益细分,客源也出现了分流现象。以往只钟情于周边游的游客,如今纷纷在假期选择长途旅行,这无疑给众多城市周边的民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记者采访了我省多位乡村民宿业者,他们普遍反映,客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正不断发生改变。民宿市场的变化,既与消费者有关,也与供给端紧密相连。“民宿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山西省旅游协会美丽乡村(民宿)分会副会长刘晓红分析道。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民宿订单同比增长超三成,县域民宿正成为我国民宿行业的新生力量。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一部分品质过硬的乡村民宿依然收获了可观的入住率。
“‘五一’假期,我们原本打算提前两天预订云丘山景区的康家坪民宿,这家民宿在景区内,环境雅致,是体验乡村慢节奏休闲生活的绝佳去处。没想到,假期客房早就被预订一空,我们只能改变计划。”在太原工作的韩女士略带遗憾地说道。
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的康家坪民宿,其房间设计独具匠心,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设计感,已然成为景区独特的名片。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康家坪民宿几乎“一房难求”。民宿内的“九宫格早餐”更是备受游客赞誉,成为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项”。
此外,素有“太行空中村”美称的岳家寨悬崖居、借《诗经》之名打造的“蒹葭乡居”等一批乡村民宿,凭借独特的魅力,已然成为宜游、宜居、宜养的网红打卡地。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特色化、品牌化、个性化是民宿保持高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民宿+”融合
打造别样“诗和远方”
“我喜欢住民宿,因为乡村民宿的选址大多独具特色,能让人享受清新的空气、大自然的宁静,聆听潺潺流水,观赏闪耀的萤火虫。但我也希望民宿主人或管家能安排更丰富的体验活动,让游客‘留得住、吃得好、玩得嗨’。”“00后”驴友艳艳说道。
为迎合市场需求,在满足游客基本住宿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民宿开始探索与其他业态融合,以丰富游客体验。大同市在拓展“民宿+”多元体验方面成效显著。
今年,大同市各县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民宿+”产品,以“民宿+采摘”“民宿+研学”“民宿+养生”为发展主线,打造了一批深受游客喜爱的客栈品牌,有力推动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以天镇县为例,李二口唐坊・长城驿站是一处融合历史遗迹与现代雅致的独立庄园别墅式民宿,坐落在李二口长城脚下。双层纯白别墅临水而建,木栈道蜿蜒其间,尽显依山傍水的悠然意境。该驿站推出的“烽燧夜间观星”“微长城修筑”等深度体验项目,极大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民宿+长城’的独特风格,为游客提供了独具美感与内涵的住宿体验,而场景化体验更让民宿成为旅游目的地。”李二口唐坊·长城驿站负责人王凯表示。
近年来,大同市各县区积极引进民宿企业或投资人,结合当地乡村文旅资源,开发出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康养、农耕田园、休闲度假等民宿产品,形成了以云州区、灵丘县、天镇县民宿群为代表的乡村民宿百花争艳的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民宿+”复合型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7%,其中“民宿+研学”产品接待学生客群超80万人次,成为暑期市场主力。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入住体验,我省众多民宿在经营内容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在餐饮和活动领域增加篝火晚会、露营帐篷、音乐会、咖啡馆等,让游客在星空下露营、枕着花香入眠,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紧跟市场变化
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一村一宿皆美景,绝美风光时时新。绿水青山之中的乡村民宿,正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以更好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产品。
刘晓红表示,对于游客而言,乡村民宿的文化调性、服务细节以及品质保障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要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乡村民宿若想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就必须以标准化的服务设施与服务理念为基石,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
具体而言,要积极引入专业的民宿主理人和民宿管家,凭借他们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经验,全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将每一个服务细节都打磨至尽善尽美。唯有如此,乡村民宿方能重焕生机,赢得游客的青睐与口碑。
“我省各地乡村民宿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逐步打造出一批独具山西韵味的民宿品牌。通过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让乡村民宿成为各地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住宿之选,实现游客‘宿’愿成真的美好愿景。”刘晓红说道。
“除了价格平稳和服务优良外,民宿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树立良好口碑至关重要。”我省一位民宿从业者坦言,好的民宿经营者更应秉持诚信经营理念,注重口碑效应,不因假期而追求暴利。
刘晓红还建议,民宿要找准自身定位。例如,根据消费需求的差异和自身资源特色,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充分考虑其消费需求;也可围绕民宿特点,从文化、体育、休闲、民俗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民宿独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