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木桥旅游驿站
杭南欢嘻旅游驿站
本报讯 (记者 钱昕雯)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驿站在古代是传递文书者或官吏途中住宿、车马补给的场所。如今,随着自驾、骑行出游的人越来越多,驿站也有了新的内涵。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第三批浙江省旅游驿站名单,临平共有3家驿站上榜。
“到景区入口就有共享充电宝,这下不耽误我给家人拍照记录了!”趁着天气晴好,市民周先生带着家人来到位于东湖街道陈家木桥社区的十里牧歌营地“安营扎寨”,体验一把露营的野趣,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电”到用时方恨少,陈家木桥旅游驿站提供的共享充电这一配套服务大大缓解了他的“用电焦虑”。
“驿站设置在超山风景名胜区附近,很多游客来这以后可能还想去周边玩一玩,所以我们主要负责提供旅游资源介绍、旅游游线和周边旅游推荐,以及便捷的交通线路信息等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吴晓笑告诉记者。
“游客的需求升级了,我们的服务也要跟上。”去年6月,陈家木桥社区联合十里牧歌营地,将原先功能相对单一的景区售票处升级为旅游驿站,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目前,驿站长期提供包括雨伞借用、行李寄存、共享充电、免费休憩区和免费咨询等“8+X”项旅游公共服务。“节假日的时候,游客还是蛮多的,日均在200人次左右。”吴晓笑说。
在盘活地方旅游公共服务资源的基础上,位于运河街道杭南村的杭南欢嘻旅游驿站选择以融合为导向,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创新消费场景,让“小驿站”提供“大服务”,焕发出持续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3、2、1,上链接!”在驿站里直播,你见过吗?这新鲜的一幕就发生在杭南欢嘻旅游驿站占地面积约5亩的草坪上。“我们更多地不是被动等待游客,而是主动招引游客前来体验,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一些服务,比如帐篷、天幕等一些露营设备的租赁,户外团建、研学、直播场景以及咖啡、餐饮等业态的提供,因此我们这个驿站是有一定‘造血功能’的。”驿站负责人刘斌表示,目前,驿站日均接待人数高峰能达到上千人次。
不仅如此,“长”在乡土中的旅游驿站,也没有忘记用流量反哺乡村建设,今年夏天,驿站与周边的龙虾养殖大户合作,将龙虾垂钓项目打造成村里变“流量”为“留量”的一个生动案例,带动附近农户增收约10万元。“接下来,我们还会针对不同的季节,在融入红烧羊肉、杭南六果等更多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更多定制化的服务。”刘斌说。
姚虞琴文化馆旅游驿站位于运河街道,占地约1400平方米。姚虞琴先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儒商名人代表,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本地先贤文化,持续推进姚虞琴文化研究传播。姚虞琴出生地的一座苏式古宅已修葺一新,扩建而成姚虞琴文化馆,并于2023年11月正式开馆。姚虞琴文化馆旅游驿站以文化馆为依托,利用名人效应,打造文旅IP,内设咨询前台、洽谈室、图书室、茶咖室等多个功能区块,主要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景区讲解、悠闲休憩、便民服务、补给服务等相关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旅游驿站在临平拔地而起,发挥着串联目的地风景、提供优质服务、展示地方文化形象的作用。截至目前,临平区共有省级旅游驿站8个,其中浙江省一级旅游驿站2个,二级旅游驿站1个,三级旅游驿站5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建设旅游驿站作为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全力打造具有临平特色的旅游公共服务品牌。”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