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程贤富
昨晚关窗睡觉时,偶然发现磨盘寨方向还灯火通明的。这么晚了,为何那里还亮着灯呢?这个问号只在脑子里闪了一下,我便立刻想起,那是龙脊岭的景观灯。那灯光射向空中,将白云也烧成了粉红色的彩霞!多美的夜景啊,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于是当即决定,明晚赏龙脊夜景去。
一道连绵起伏的山梁自磨盘寨蜿蜒而下,势若游龙,故人们便把这道山梁称作龙脊岭。顺着这道小山梁,依山取势修建有不少仿木建筑和主题广场,因而人们又把它叫作龙脊岭公园。公园东起磨盘寨下面的云顶广场,西至长江与小江的交汇处,长约七公里,宽约百米,面积五千余亩,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市内开放型山地公园。
次日傍晚,我早早来到人和镇方向,静候龙脊夜景闪亮登场。天光渐渐暗了下来,十米之外已经看不清人的五官了,就在我左顾右盼,急于寻找最佳观察点之际,忽然眼前电光一闪,那黑咕隆咚的龙脊岭突然变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好像沉睡了千年的它,陡然从梦中惊醒了一样。定睛细看,那条巨龙正沿着山脊往长江游去。它的头已经伸进江中了,尾巴却还缠绕在磨盘寨四周。好长的一条蛟龙啊,我激动得连自己也能听到那心房颤动的声音!
在新县城的所有景点中,龙脊夜景最为大气,也最为迷人。它夺天地之造化,将日月星辰的光辉全部汇聚于一身,把个新县城装扮得格外美丽。它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
观完龙脊夜景,我还想趁热打铁,去龙脊岭亲身体验一下,看看置身在那流光溢彩的仙境里是何感受。心动不如行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朝两江交汇处奔去。在无边的夜色中,我边走边想象,置身其中一定是飘飘欲仙的,一定是美得不要不要的。气喘吁吁地赶至两江交汇处,兴冲冲地一脚踏进龙脊岭地界,我就后悔了。原来远看,灯火辉煌的龙脊岭是一条神采飞扬的巨龙。近看,它却是悬挂在树杈上的一颗颗灯泡。就像一幅油画,远看它是一幅形象逼真的画,近看它就是一块涂满颜料的布。
白天来这里游玩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园内哪里有棵什么样的树,哪里有个什么样的亭子,我都了然于胸。在夜色下,连这些熟悉的景物也都看不清,实在无趣。再加上将孤零零的自己撂在这体量如此庞大的山梁上,不可预知的因素实在太多。打退堂鼓吧,又辜负了昨晚的一片雄心,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朝山顶进发。
走出一段距离后,我惊讶地发现,夜游龙脊岭也别有洞天呀!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与园内的景物是用眼光在对话,而老天爷给它们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之后,我和它们之间则只能用灵魂对话了。而且换一种背景,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对话方式之后,我和它们之间好像更加亲近,也更加容易沟通了。
睁眼细看,那搁在树杈上的景观灯,宛如一颗颗从天而降的星星。而且那星星,好像还在向我眨着神秘的眼睛呢。景观灯释放出的鹅黄色的光,把沿途的风景树也全都染成了鹅黄色。漫步其中,有如漫步在秋天的银杏林里。放眼一望,整个龙脊岭是火树银花,不夜之天,真令人心醉神迷也。
潜行在这万籁俱寂的夏夜中,最怕的是与毒蛇不期而遇。微风吹拂,灯光摇曳,洒在路面上的斑驳树影,有时就像一条条毒蛇在爬行。因此,我每迈出一步,先都要将路面仔细打量一番,神经始终是绷得是紧紧的。
道边的草丛里骤然发出一串声响,将我吓了一大跳!一惊一乍后回过神来,又听到了类似的一串声响。从余音上判断,是一片树叶落在草上,我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白天游龙脊岭,到处都能听到爽朗的笑声,晚上独步其中其实也不孤单。远处有犬吠,有蛙鸣,近处有各种虫子的浅唱低吟。各种声音高高低低,起起落落,或悠长,或急促,在夜深人静时显得格外响,格外亮。听到这些声音,仿佛自己不是在龙脊岭漫步,而是正在走近一户农家,那狗叫声正是冲我而来的呢。
又走出一段距离之后,我来到了两口枯井旁。这两口枯井的正中间,一块不规则的石碑上,“双井寨”三个大字映入眼帘。灯光模糊,看不清石碑上的小字,只好径直走过。过了双井寨就是龙王庙。来到龙王庙,在微弱的灯光下,庙门两侧的对联依稀可辨。“扬善除恶庇佑桑梓,行云布雨降福人间。”庙内黑乎乎的,看不清龙王的真面目,只能看到它面朝长江的身形。
龙坛与龙王庙仅一墙之隔。古人有“苍璧礼天,黄璧礼地,白璧礼龙”之说,故建造龙坛的材料,均为汉白玉石料。圆形龙坛的正中,矗立着一根高约二十米的方形石柱。石柱顶端的玉龙形象,来源于红山文化的出土文物,它是新石器晚期中华先祖所崇拜的图腾。方形石柱的每一面,皆镌刻着十八块辟邪兽面纹或饕餮纹。
方形石柱的础台为圆形,础台的侧面,雕刻着“龙”字的整个演化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繁体字到简化字,它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龙文化。
龙坛的边沿,围着用汉白玉制作的栏杆。栏杆由三十八根石柱支撑着,每根石柱的顶端,都安放着两只方向各异的小龙头。
紧靠龙坛的是养龙池。据史书记载,自从黄帝派遣云阳先生来龙脊岭养龙以后,云雨顿生,人间从此风调雨顺,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白天路过养龙池,人们所看到的是一池张牙舞爪的幼龙。它们在龙池里相互追逐着,打闹着,那股天真顽皮的劲头,让人一看就忍俊不禁。此时,龙子龙孙们早已安然入睡,因此养龙池里是异常安静。但是云阳先生仍然驻守在池边,丝毫不敢放松对幼龙的管护。透过重重夜色,我们仍能够感受到云阳先生那威严庄重的面部表情。
今天,云阳境内用龙命名的村镇,除龙脊岭外,还有三十余处。所以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我们云阳就是龙的故乡。
离开养龙池,不知不觉地就从双井寨的前大门来到了两江广场。此时广场上跳坝坝舞的,已经曲终人散,只有寨门前的两名佩剑卫士,还在那里忠于职守。
从双井寨的前大门往长江方向信步十余米,便是云阳的名人走廊。有人把对人类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称作人中之龙鸟中之凤。扶嘉、辛寅逊、程德全、彭聚星、涂凤书……他们就是云阳这块有灵的土地上诞生的人中之龙。在微弱的夜光下,挨个儿看完他们的个人简介,就登上了古色古香的挽龙桥。
过挽龙桥,经下岩寺来到寄情壁。在这块巨大的石壁上,少男少女们用自己的青春写下了无数海誓山盟。我也用路边的小石子,在石壁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愿龙脊夜景大放异彩,千秋永继!”
寄情壁之后是卧龙桥,桥东头那万丈绝壁的顶端就是高祖阁。传说古代的皇帝都是真龙转世。站在卧龙桥上,仰望着盘踞在云天之上的高祖阁,耳畔仿佛响起了汉高祖那求才若渴的歌声:“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离开卧龙桥,走过一段石梯小径,上到山顶之后再回头走约五十米,绿树掩映中的高祖阁便呈现在眼前了。高祖阁正前方的仿木水泥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这副楹联概括了汉高祖光彩照人的一生。楹联后面的大理石墙上,书写着汉高祖来云阳以及发现白兔井的经过。转过大理石墙,便可以看到汉高祖的巨型铜像了。在柔和而迷人的灯光中,汉高祖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左手抚胸,右手屈于胸前,若有所思地盯着远方。
背对着高祖阁凭栏远眺,只见星汉灿烂的夜空中,那弯弯的月亮,弯得像一只美人惺忪的睡眼。此时此刻,月亮和藏在月亮身后的嫦娥姑娘,是不是也在偷看我们美丽的龙脊夜景呢?此景只应天上有,何时降落到人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姑娘偷窥了我们的龙脊美景之后,是不是悔不当初了呢?
告别汉高祖,度过飞龙桥,门框式的建筑——“天下第一联”映入眼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春联,出自乡贤辛寅逊之手。生活在五代十国的辛老,是云阳人的骄傲,也是云阳人的自豪。称他为人中之龙,一点也不为过吧?
离开“天下第一联”,登上云顶牌坊。牌坊一侧的坝子边,一位身着古装的老者,正手端铜茶杯,在悠闲地品着茗。从老者手握茶杯的姿势可以看出,此时茶水尚有余温。七公里山路走下来,口渴得厉害,我走上前去,欲端起桌上的茶杯,来个一饮而尽。这时我才发现,它们都是搬不动的青铜雕塑。
辞别老者,登上云顶广场,回头望望,整个新县城业已进入梦乡。此时月已中天,那条巨龙还在龙脊岭上蠕动着,没有完全下到江里呢。好长的一条蛟龙啊!请别惊动这条东方巨龙,让它慢慢下到水里,然后翻江倒海去吧!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