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的一次高铁旅行,我有幸目睹了一个家庭教育的典范,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跟别人家父母的差距。
当时,坐在我隔走廊的是一家三口。小男孩大概7-8岁,正是坐不住的年龄。
旅途前半程,爸爸陪着儿子看科普书。因为目的地是青岛,一座有山有海还有海军博物馆的城市,他们从潮间带,读到航空母舰,彼此商量着赶海要寻到哪些宝贝,海军博物馆要怎么看。下半程是妈妈陪着儿子,看了一部自然纪录片。过程中轻声交流,感觉得出这个男孩的知识面很广。
整段旅行超过6个小时,我真切得看到这对父母将旅行做成了一场研学,小男孩偶尔的不耐烦,也被父母的陪伴化解。他们未必是本身很博学的父母,但他们有意识得将“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结合起来,愿意和孩子一起去学。利用科普书和纪录片,把寓教于乐做得很好,真的很值得我学习。
其实,我也非常热爱旅行。有了孩子后,我就带着他满世界跑。旅行让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但有时回想起来,似乎除了一些快乐的碎片,并没有留下什么。
这次高铁旅行让我深受启发。旅行的确可以让孩子见世面,但如果不读书,那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个邮差。“行万里路”看到的只是现象,没有去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终究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积累。
在后来的几次旅程中,我也有意识地在旅行前后,陪他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真的让我们的旅途增色不少,感触更深刻,层次更加丰富。
我家书柜上满满的科普书,看多了也让我产生到一丝遗憾。
在自然百科全书领域,向来都是DK和国家地理两家独大。诚然,这两家出版社代表着高品质的科普出版物,但DK是英国的,国家地理是美国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普是有地缘视角的。
我很难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我们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拥有世界上所有地貌类型,还有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但他却看不到一本从中国看世界的科普全书?
直到,最近我入手一本由北斗出品的《地理百科全书》,我终于可以很自豪得跟孩子说:看!中国人自己的地理大百科,来了!
01
院士领衔,6年打造
知识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作为见惯科普读物“大世面”的妈妈了,我初初拿到这本大百科,还是狠狠惊艳到了!其印刷精美、内容硬核、制作精良的程度,一点都不比另外两家逊色。作为国内地理教辅首屈一指的品牌,“北斗出品,必属精品”,让人油然而生自豪感。
看看这本大百科第一页密密麻麻的专家顾问团队名单:有工程院院士、知名校长、大学教授、资深工程师、各行各业专家……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自然科学领域的行业领袖。
现在市面上的科普书是很多,但有多少是水货,多少是真理,普通家长很难甄别。我的建议就是。看顾问团队的来头。有“守门人”把关,才能确保我们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全书共有722页,分为17个章节,全面覆盖了宇宙、地球、大气、水、海洋、地貌、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11大知识板块。
过去,我们会被《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作品震撼,但我要说的是,咱们中国人的自然摄影和审美一点都不差了!这些震撼人心的摄影图、真实的建模地图,卫星摄影图……直观展现出一个生动、立体的地理世界。
还有这些充满美感的科普手绘图,将科学和艺术完美融合。不仅能刷新孩子的知识谱系,也是对他的艺术熏陶。我想,这就是科学家的浪漫吧。
科学家的浪漫还体现在这字里行间,虽然是本科普书,但它的表达诗情画意——
写到海洋,它说:海之浩瀚,海之神秘,海之富饶,都让人们无法停下探索海洋的脚步……
写到地貌,它说:从崇山峻岭到广茂平原,从静谧的冰川到干旱的沙漠,它们大美无言,展示着地球的亿万年变迁与不息的生命力……
写到自然灾害,它说:火山爆发如大自然的怒吼,地震如大地的战栗,龙卷风如大气的狂舞,洪水如江河的暴走……
每天写完作业,读几页《地理百科全书》,是属于我们家庭独有的休息方式,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和孩子的纽带,因为这本大百科,变得更多、更紧密……
02
提升孩子眼界,
打好地理学科基础
如果说高中时,我误解最深的学科,那一定是地理!
有人说:地理是一门“玄学”,凡是没有天理的事,都归地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足以证明地理一点都不简单!但它偏偏就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
直到成为妈妈后,我和孩子一起重新发现地理的可爱。我发现:爱上地理,就是爱上世界。
地球的前世今生与地理有关;四季更迭带来气候变化与地理有关;动物迁徙也和地理有关。南北方人性格各异、饮食不同、文化迥异,其中也有地理这双“看不见的手”在掌控着。
刚刚我说过,“北斗”是一家做地理教辅出身的出版公司。不用说,它们对地理中高考涉及的知识点如数家珍。据统计,这本大百科中有小学科学和中学地理的各种知识,覆盖了320个地理专题,240个小学学科知识点、1000多个中高考高点,8000多个地理拓展知识点。
对像我们这样小学阶段的孩子,做好地理启蒙,激发他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没有比图文并茂的大百科更适合的了。
来自地理老师的认可
孩子们都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他经常会问我一些我难以回答的问题:“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冬天那么冷,夏天那么热?”……这些我习以为常又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现在这本大百科拯救了我!
虽然它是科普书,但是内容却一点都不枯燥。我在读书时学不明白的洋流知识,竟然通过看了这本书的洋流章节,学明白了!可见,没有学不好地理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配套这本书,北斗还邀请了顶级AR团队打造了一款APP,覆盖的内容让人叹为观止。边看书,边探索,用APP同步学习。形象生动的动画表达,对识字量不大的低龄小朋友也非常友好!
除了应付考试,我认为每个孩子都要学好地理。星球、世界、人文、季节、博物、生态……地理的世界包罗万象。我们常说“看过世界,才会有世界观。”对我们所在的世界多一分了解,心胸就更宽广一些。见过世界的孩子,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拿到这本书后,我和孩子如痴如醉得翻看很久。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到古朴的人文景观,从陌生的国度到中华大地,图文并茂给读者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社会的异彩纷呈。
孩子最喜欢书中的长折页设计。翻开“热带稀树草原”这一页,整整4个折页将稀树草原的整体风貌。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一种即便没有去到肯尼亚塞伦盖蒂,也能一睹草原风貌的畅快。
这张是gif
《北斗地理百科全书》将复杂的地理概念化繁为简,下到学龄儿童,上到耄耋老人,都能毫不费力得成为地理达人。翻看这本书我时常感慨:如果我读书时能有这样的地理百科,那我成绩一定能提升好几个level!
03中国人视角的科普书
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现在很多人都说爱国,说文化自信。在我看来,不了解祖国之大,没有见过祖国山水,不熟悉本国文化的人,很难真正产生爱国之心,做到文化自信。
《北斗地理百科全书》填补了中国视角地理科普书籍的空白。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选取了大量中国经典案例。
从长江、黄河的奔腾不息,到青藏高原的巍峨壮丽;
从三峡大坝工程的辉煌壮举,到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以本土视角展现中国在全球地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世界做出的特殊贡献,让每一个翻看这本书的读者,立足中国看世界,油然而生浓烈的家国情怀,更深刻理解身边的世界和现象。
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没有比了解本国地理更重要的了。
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究竟发生着什么?孩子很难去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但当他从图册上看到奔腾的长江和黄河,他知道这是我们的母亲河;当他了解到世界的屋脊就是我们的青藏高原,这一刻中国幅员辽阔的巨像化了;不用告诉他水资源有多么珍贵,当他了解水循环是如何发生的,保护水资源就是他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
这些震撼人心的图片,这些诗意满满的文字,悄悄给孩子种下一颗“中国心”。
04
中国基建、航空航天
接班人在路上
有一天孩子问我:大家都在看马斯克发射火箭,在关注他的“星链”,那我们国家也在发射火箭吗?也有星链吗?
他这么说,我的确有点惊到。的确,我们对“硅谷钢铁侠”的关注,很多时候超越了对本国科技力量的关注。
旅行途中,我常常会感慨中国的基建真的是“世界第一”,你只要走过珠峰路,就会同意我的观点——在高海拔地区修建天路,背后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付出!但我们却视而不见。
在《北斗地理百科全书》书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那么多“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近年来,中国建设了很多世界级的超级工程。从三峡大坝投入使用到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从北斗卫星组网成功到中国国际空间站稳定运行…中华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这些工程的背后,凝聚了大量自主研发的新科技。”
对孩子们来说,了解我们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无疑会点燃他的好奇心。今年十一长假,出于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趣,我特意带他参观了哈工大,带他去更进一步了解“国之重器”意味着什么。
回家后他很严肃得跟说:“妈妈,哈工大是我的第一志愿。”
父母说一千遍一万遍:你好好好学习,有时候都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或许就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去的远方,通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