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之后所采取的最终措施,也就是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额外的高额进口关税。这一措施会冲击中国电动车的出口,而且可能对中欧经贸关系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大体来讲,这一措施表明欧盟正在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来处理对华经贸竞争关系。对于我国来说,在面对欧盟这种地缘政治竞争的态势时,需要采用非地缘政治竞争的方式来应对,从而尽可能让中欧经贸关系以及整体关系重新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
十月伊始,欧盟便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并通知中国可通过谈判来缓解关税问题。我方达成了一系列方案,旨在避免我国出口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遭受相关限制和加征关税。欧盟坚称企业应以个体形式存在,且这些企业应进行单独定价,即每个品牌旗下的每一款车的价格都要独立定价,中欧双方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而无法继续商谈。就在双方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欧盟耍了个小聪明,直接绕过我国的正规渠道,与我国的部分企业私自进行谈判。
历经多次谈判,双方一直未能寻得谈判的关键所在,而且欧盟方面始终未曾提供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不断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试图在谈判中占据优势。欧盟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从内部瓦解我们。由于中国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欧盟便利用不同价格来各个击破,迫使我们接受其提出的不平等条件。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选择绕过官方与欧盟私下接触,结果被发现,还遭到了官方的警告。
当下,欧盟的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对欧盟而言,失去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无疑是遭受巨大的冲击和损失。欧盟的新能源产业在供应链方面对中国的技术资源存在很强的依赖性,若是盲目地与中国脱钩,必然会使欧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欧盟各国不得不重新考量如何应对中国的反制策略,然而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些国家希望通过沟通来避免遭受中国的制裁,不排除其中某些国家会脱离欧盟的决策而私下与中国达成合作。
事已至此,欧盟应当反思自身的决策是否尊重了其他成员国的意见,若强行推行该政策,只会致使一些国家无端遭受巨大的损失。
国内排名第七的大型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在IPO(首次公开募股)失败之后,便陷入了持续的动荡局面,并且这种动荡的态势正不断加剧。
近期有消息表明,蜂巢能源已作出暂停在德国投建两家电池工厂项目的决定。针对停建的缘由,蜂巢能源作出回应,由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未能符合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预期,所以公司决定终止该项目的商业运营。蜂巢能源停建德国项目,除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未达预期之外,或许还与投资强度较大有关。据知情人士称,在欧洲建设工厂前期需投入300亿元资金,这一投资额对蜂巢能源而言有些过高了。
意大利近期也遭遇了不利情况。此前,东风汽车有在意大利建厂的意向,双方刚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意大利就支持欧盟加征关税的决定。于是,东风汽车立刻停止了相关计划,长安汽车原定于米兰的新品发布会也随之取消。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拥有众多的反制手段。由于法国和意大利带头支持加征关税,在白兰地之后,葡萄酒、奢侈品、农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反制的对象,汽车也不排除在外。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以为举起关税大棒就能获胜。然而实际结果是,这样做往往会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毕竟欧洲国家在对外贸易和进出口方面的依赖程度更高。
近日,中方商务部罕见地直接以极为严厉的语气回应欧盟。中方明确表示,对于欧盟公布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既不认同,也不会接受。欧盟以“公平竞争”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对此,中方已经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并且将持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中方的这一回应已清晰无误地向欧盟发出警告: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在这个问题上,中方绝不会有任何的让步与妥协。若欧盟仍执迷不悟,最终必将为自己的错误行径付出难以承受的惨痛代价。
中国期望通过和平对话来解决争端,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进而推动全球贸易的和谐发展与稳定繁荣。中国实施的反制措施,就像重重的一击,给欧盟敲响了警钟。倘若欧盟继续奉行对华不友好的政策,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贸易战,这对双方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欧盟应当认识到,中欧贸易关系的稳定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针对欧盟贸易政策所采取的有力反制,是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举措,这也体现了中国坚定的立场。这些措施不但表明了中国的决心,也为欧盟重新审视对华政策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