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自2018年前总统特朗普开始对中国举起关税大棒起,美国针对中国恶意开展关税政策、出口管制以及金融制裁已长达6年。美国两党在阻止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一目标上难得地达成一致并共同努力,乍一看,在短期内好像使中国在先进领域的发展受到阻碍。不过,对13项关键技术的追踪结果显示,中国依然按照“中国制造2025”计划稳步前行,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围堵之下成功突破,这意味着“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努力正在走向失败”。
以前美国常常引以为豪的技术,如今被中国轻松达成。这足以表明中国的实力不容小觑,中国不仅做到了,还在技术上有所创新,迅速超越了美国。
在中国,高铁相当出名。它速度快、乘坐平稳舒适且安全性很高。美国也曾向全世界宣称要大力发展高铁事业。然而,这不过是美国的一时冲动罢了。实际上,在高铁领域做到世界领先的是中国。要知道,高铁的建造并非易事。
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策略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而改变。以往美国采取的是全面封锁策略,如今则转变为“精准打击”,其重点针对那些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领域。
以芯片领域为例,这是美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典型。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当下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芯片出口管制方面,妄图把一切与芯片相关的技术都封禁起来。很明显,美国这么做的目的在于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像人工智能、5G等新兴领域。
此外,大飞机、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也被美国列为重点“关照”的对象。
美众议院的“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一贯冲在“反华”的最前线,此次又把科技问题政治化,操弄起相关议题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收到了该委员会主席穆莱纳尔和高级委员克里希纳莫尼的信函,信中渲染中国不断发展的硅光子产业构成的所谓“威胁”,同时强调美国国内推动这一产业创新的必要性。“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网站发布声明称,其委员会的经济专家已经意识到,光子技术可能使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实现“变道超车”,超越美国。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其目的在于将关税当作一种杠杆,从而延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拜登就任总统之后,并没有改变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关税政策,反而继续延续该政策,并且还进一步升级了对华出口管制措施。
美媒举例表示,中国在5大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其他一些技术领域也正快速向第一名追赶。基于此,美方得出结论:“美国若想在这场竞赛中获胜,唯有两种途径,要么自身加速奔跑,要么更使劲地给中国设置障碍。”
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已是既成事实。特朗普常常将“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的口号挂在嘴边,而美国试图通过打压他国相关企业等手段促使科技产业回流本国,这就如同这个口号一样,不过是个美好的梦境罢了。美国企图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从而抵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然而之后他们才发觉,这种手段根本无法推动美国工业化的复兴。美国的这一举措,不但增加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投资成本,还破坏了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计划,致使美国在新能源领域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国家。
美国如今的造船业走向衰落,这使得其造船与修船工程的推进十分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向印度寻求帮助,然而所收获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与此同时,众多美国媒体与智库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美国想要与中国脱钩是不切实际的,毕竟美国对中国还存在着高度的依赖关系。美国难道以为拉拢一群盟友就能轻松获利吗?实际上,这些盟友都把美国当作了冤大头。像印度、越南和墨西哥,它们虽然对美国的出口量有所增加,但主要的运作模式是从中国进口原料或者半成品,经过简单加工后再以高价卖给美国。这样一来,各方都从中赚取了利润,唯有美国的老百姓遭受了损失,而且美国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难题。
在全球化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国际间的合作以及相互依存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诸如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粮食安全等问题出现时,国际社会必须齐心协力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此外,科技领域也是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合作能够加快科技创新的速度,推动技术向着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历届政府的经营下,中国被描绘成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美国的政客们常常把国家安全当作在国内外获取支持的便利工具。此前,外界大多觉得美国正在抛弃“正和”的世界观。不过,10月2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言时,对这一观点予以否认。之后,美国财政部在发布最终规则时也称,美国正致力于构建“开放的投资环境”。但实际上,这个最终规则的发布,还是让美国的言论和行动自相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