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高点入坑者心声:说起房子都是泪
创始人
2024-09-21 15:58:34
0

这几天小区业主群里很热闹,讨论的点就在于近日的北京提出了适时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标准的事儿。

大家较真的点主要还在于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定义和区别。至于其他,和大家的关系不大。都是在房价最高的时候被割了韭菜,既可怜又苦逼的一群人,抱着这一套养老就不错了!

小区位于城市最靠边,开发程度及配套较差的区域,俗称“鸟不拉屎”的地方。谁也没有想到既不是别墅,也不是高端小区,物业费居然比城市中心区的还要贵上近30%。

原因就在于,购房合同里清清楚楚的标明了该小区为非普通住宅,不到90平米的小房子怎么就成了非普通住宅!最奇葩的是开发商交房前就暴雷了,普通人想找个要说法的都难找到。所以适时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标准的消息,对这些苦逼的业主来说,多多少少算是一个好消息。

前些年,房地产疯狂发展,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问题都由那些掌握资本的转移给了普通老百姓。

圈块地,修个门,就按户型搞预售,付点首付,甚至0首付都可以,然后再贷贷款,什么公摊、按揭,反正花的都是老百姓的钱,事后还得趴在你身上吸吸血,吸得你腰板别想轻易挺起来。

特别是80后、90后,这些人没赶上炒房,只赶上教培内卷,没赶上福利分房,只赶上房价飞涨。当房产成为资本炒作的工具,和教育、医疗、经济挂钩,房子就已经不是房子了。

前几年买房子要靠抢,现在呢?

那些前几年没抢到房子的人,真应该要庆幸一下!虽然受了些委屈,但起码少受了很多罪。

我真的很想说,房地产毁了一代年轻人。

最近遇到不少事,都跟房地产有关。

十年前认识的一位朋友,当年从深圳来到苏城,踌躇满志,一定要打拼出一番事业。在项目路演上讲的激情四射,挥斥方遒。

再次遇到他的时候,满脸的疲倦不说,不到四十的年纪,头顶就没几根头发了。

简单聊了几句,才知道当年的项目也有诸多坎坷,大钱没挣到,小钱也存了一部分。

2019年的时候,百万身家起码有的。然后娶老婆,生孩子,一时冲动在园区购入了一套总价400多万的房产,也不过90来平米。尴尬的是疫情期间,项目落马了,每个月2万多的房贷彻底压垮了他。

不敢投资,不敢创业,每天都周旋在三四份兼职工作之中,时时刻刻都不敢闲。

说来说去,我也不比他好多少。只不过当年没敢在市区太高房价的地方购房,压力稍微小一点罢了。

小区里还有一位平时跟我处得不错的小兄弟,最近在焦虑结婚的事儿。

他和他的女朋友恰好在整个城市的一东一西,东面要比西面发展好得多,所以他女朋友不愿意放弃在东面的工作。关键是这年头,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没那么容易。

婚后如果住在西面的话,上班开车不堵每天往返2个小时,堵的话,时间无法计算。如果坐地铁,往返将近4个小时。折腾来折腾去的,怎么想都不值得。

所以办法就是考虑在距离东面园区近的地方购入一套房子,正赶上房价大跌,如果有余钱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小兄弟哪里有余钱,每月赚的工资一大部分都补贴给了银行还房贷。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现在西边的房子卖掉,然后拿来再付个首付,在东面园区附近贷款购入一套房子。

可是他算来算去,怎么算都不对。房价腰折,原本总价200万的房子,如今也就100来万,关键还没人买,除非你再降价。就算你卖了100万,突然发现连还银行的贷款都不够!这样操作了,新房子没钱买,现在住的房子也没了,还要拉一屁股债!

唉,听起来都难受!接下来二三十年,辛辛苦苦又是为谁忙?每个月五六千的房贷还着,还不如租房子!

过去十几年关于房地产疯狂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开始陆续落在老百姓的家庭里,尤其是落在了80后,90后这一代人身上。

网上有一句话这样讲的。

按揭就是把你按在地上一层层揭皮。

房价涨,你为开发商打一辈子工;房价跌,你为银行打一辈子工。

话粗理不糙。贷款二三十年是什么概念?就是要求老百姓在未来20,30年老老实实在自己画地为牢的房子里,好好干活,老老实实还债。

我是四十来岁的人了,放在自己身上20年,人已经垂垂老矣,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非要背个贷款20年,关键住的还不舒坦。

放在三十郎当岁的九零后身上,以后的20年,30年是什么,是最黄金的年龄。从买房那一刻起,你睡觉起来睁开眼的第一步就是还债!

房地产这个事儿是怎么让老百姓举债消费,透支未来的?先是舆论,后是政策,接着是城市化进程,后来就是房产居然和教育、户口绑定,整出了一个学区房,还有一个没房产办不了户口。

所以,也诞生了让人闻风丧胆的丈母娘经济:不买房想娶我女儿,没门。丈母娘那关你就过不去。你说,这让年轻人怎么结婚?怎么生娃?

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终于搞明白了,但对一代人,或者两代人,什么都晚了。

但日子还得过吧。

房地产的热度退下去了,我相信这是一种正向的变化。

房住不炒回到它本该应该有的属性。无论如何,住的需求永远都在,可能会换一种形式存在,具体怎么发展,谁也不知道。

但我坚信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波峰波谷的过程,这一代人该承受的承受了,下一代的日子应该是光明的。

成年人都要记住,你有选择不同生活的自由,但你首先得考虑自己到底要什么再去做决定。

想想自己的日子也是如此,该还的贷款还得还,该上班上班,该创业创业,该种地种地,不过是负重前行,盖子有点重罢了。

不求日子过得多好,身体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重要。每天喝上一壶桔梗百合养生茶,不是打广告,是这个东西本就适合负重前行的人,人到中年,你不平衡平衡身体,迟早给你一记重击。

利好的消息一个个还会来的。咱们只需想办法过好自己的日子,然后去等待。

累了,就去休息;困了,就好好睡觉。

——分界线——

|青儿姐视角|

专注女性慢生活的自媒体平台,分享关于悠闲生活、自我关怀和文化享受的内容,帮助女性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欢迎关注,下期见

特别支持:青青乐

相关内容

重庆代表队在全国第十二届残...
9月22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
2025-09-23 12:53:56
“桦加沙”即将登陆,广东江...
为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9月23日19时起,广东江门全市交通运输...
2025-09-23 12:49:14
北京旅游5天4夜多少钱,和...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
2025-09-23 12:39:40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打造舌...
打造舌尖上的欢乐盛宴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 作为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
2025-09-23 12:39:14
看重庆秋日的限定浪漫
经过了“立秋”、“处暑”、“白露”,转眼间已经到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2025-09-23 12:37:22
贺兰山麓,万年史诗与光影传...
“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银川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人们敞...
2025-09-23 12:36:59
旅游出生公证费用
2025-09-23 12:36:30
原创 ...
今年休赛季,赵继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无疑是他常去打高尔夫球。尤其在遭...
2025-09-23 12:35:24
潮汕国庆旅游跟团全指南,潮...
潮汕五日慢行记:在烟火与海风之间 说来惭愧,我对潮汕的初印象,不过...
2025-09-23 12:33:47

热门资讯

银行股早盘逆势走强,银行ETF... 银行股早盘逆势走强,农业银行涨超3%,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涨超2%。 受盘面影响,银行相关ETF集体涨...
立新能源:山东电建减持933.... 【立新能源股东山东电建完成减持933.33万股】2025年8月12日立新能源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山...
辉瑞重返减肥药领域,国产创新药... 来源:同壁财经 美国医药巨头辉瑞在官网正式宣布,将以49亿美元的预付款收购心血管代谢药物开发商Met...
格隆汇公告精选︱沃尔核材:控股... 【热点】 初灵信息(300250.SZ):中移基金持有摩尔线程约2.12%,公司合计间接持股0.02...
助力财商教育 嘉实基金联合多家... 来源:中证网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张凌之)为积极响应“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
北京推出“京质贷”,24家企业... 9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就“京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关于开展“京质贷”质量...
A股再走“深V”,原因找到了 9月23日,A股市场探底回升,创业板尾盘快速翻红。在拉升过程中,半导体、消费电子、CPO(共封装光学...
斥资逾2000万美元!“女版巴... 9月23日,美国明星投资者、方舟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凯茜·伍德(cathy Wood)进行了涉及阿里巴...
预制菜风波背后:西贝与海底捞们... 文 | 观潮新消费 一场由罗永浩微博引发的“预制菜”风波,意外揭开了西贝的副牌。 随着罗永浩与西贝...
迪森股份为子公司新增提供200... 雷达财经 文|冯秀语 编|李亦辉 9月23日,迪森股份(证券代码:300335)公告了关于公司及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