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我呀!谢谢支持!??↑↑
正所谓“乱世买黄金”,近些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黄金的价格同样也一路飙升。
由此也可以看出,
黄金作为国际通用的外汇储备金,没有人会不喜欢金灿灿的金子。
不止是现在,在古代黄金不仅是兑换率最高的货币形式,也是达官贵人们显赫身份的象征之一。
同样,
也正是因为古代不具备像现在一样完善的现代化、科技化的挖矿手段
,所以古代挖矿是极其困难的,因此黄金也显得格外的贵重。
不过如此贵重的黄金,我们却经常在看古装剧或者是撰写的小说中看到吞金自杀的桥段。
黄金那么的珍贵,
古人为何喜欢用来自杀呢?而黄金明明没有毒,为何一吞就会使人身亡呢?
一、古代冶炼黄金的方法
古代冶炼黄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重砂法,另外两种是燔火爆石和土法炼金的方法。
重砂法是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就被我们的祖先所使用的一种淘金方法。
重砂法不仅存在的历史悠久,
更因为其方法简便、经济实惠有效而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重要的找矿的方法。
重砂法主要是通过区别不同的质地的矿砂和原生矿,从而对地质进行分层,对比岩体,研究矿床的成因和矿元素的状态,从而进行矿产预测,
并且利用金子和其他矿物质之间的密度不同来淘取金子。
淘金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矿石放在水中。
在水里,金子会沉下去,而其他的矿物质会漂浮起来,人们只需要轻微的用力就能够将这些矿物质冲洗走。
然后将金子放在水银里,进行二次的淘取。在水银中的金子一样会沉下去,而没有被水冲洗走的矿物质则会因为密度原因漂浮在水银表面上,
剩余的一些杂质则会被水银吸附,从而使金子被彻底的分离出来。
除了重砂法来淘取金子外,古人最常用的就是燔火爆石的方法来冶炼黄金。
用燃烧着的木头烧矿石,随后再向矿石泼冷水。矿石因为短时间内的热胀冷缩破裂开来,然后人们再将破裂开的矿石研磨成粉,用水筛淘出金粉。
继重砂法和燔火爆石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土法炼金的方法来冶炼黄金。
人在井下开采出金矿石后,把矿石放进筐里,像打水一样用辘轳把筐提出来。
然后再用锤子把矿石砸成小块,放在石磨上磨,磨成玉米面那样粗细的粉,
再用水进行拉溜,让金砂沉到水底,再用火烧提炼出黄金。
了解到古代三种冶炼黄金的方法后,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冶炼黄金的成本之高、出金率极低,而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黄金稀缺并且只有达官显赫的贵人才拥有黄金的原因。
但是即便如此,古代依旧会有人选择用吞食黄金的方法进行自杀。
吞金而亡的人,并不是因为黄金有毒,而是另有其因。
二、吞金身亡的原因
现如今,由黄金打造成的首饰深受女性朋友们的喜爱。
因此可见,作为随身佩戴的黄金,一定是没有毒的。
那为何吞金会致使人们身亡?根据现在学者的研究,大致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古人所吞的“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唐代的医书《本草拾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诸金有毒,生金有大毒,药人至死。”
而诸如此类的表述在此后的各个朝代的医书中都有记载。
由此也能说明,
真正致使人死亡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黄金,而是未经过冶炼的“生金”。
那么什么是“生金”呢?唐朝中药学家陈藏器认为“生金”就是未经过火炼水淘的金子,这种金子和黄金是有区别的,人们误食就会中毒身亡。
闻名于世的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也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道:
“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
意思就是,有毒的金子就是生金,
因为刚刚从矿石中开采出来,颜色呈现出朱黄色,未经过冶炼因此具有大毒。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有毒的并非是金元素而是天然未冶炼的黄金。
刚开采出来的黄金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等有毒金属,人们如果吞的是这类生金,必然会不治身亡。
其次,研究表明,吞金身亡的人,
他们的致死原因并不是因为黄金有毒,而是死于肠胃的损伤。
在现代社会,小朋友们因为误食某些东西被卡住而致使呼吸困难的案例不在少数,
但是只要这些东西被排出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可推断出,如果人们吞食的是颗粒较小的金豆之类的黄金制品,只要排出体外,一样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人们的死亡。
而吞金身亡的人,吞食的一定是有棱有角的较大块的黄金。
较大块的黄金进入肠道后,很有可能会划破人们的肠道。
如果体积过大,还会直接堵塞肠管,造成肠梗阻,导致肠内的物体无法通过,近端的肠管被越撑越大,
最终造成肠破裂、肠坏死等疾病,如此一来,就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
而吞金自杀的整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自杀者不仅会感受到喉咙和腹部被金子划破的痛苦,还要承受肠胃和腹腔的细菌感染等。
他们会在痛苦中挣扎到休克,最后因为细菌感染和大出血而离开人世。
除此之外,吞金自杀还需要承担窒息而亡的风险。
吞金实际上和误食其他东西被卡住是一样的原理。
一旦金块过大卡在了气管里,人们就会呼吸困难,致使肺部的氧气量越来越稀薄,从而窒息身亡。
由此可见,吞金自杀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古代冶金技术的不发达,因此生金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等有毒的金属元素,人们一旦吞食必然会中毒身亡。
另一个方面,由于黄金都比较重,
并且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胃酸并不能溶解被人体吞下去的黄金。
这样一来,黄金会一直留在人体体内,再加上黄金自身的自重,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从而影响肠胃功能,使人逐步走向死亡。
三、吞金身亡的案例
如果提到吞金身亡的典型案例,
那就一定绕不开曹雪芹所撰写的巨作——《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吞金自杀。
曹雪芹笔下的尤二姐样貌堪称绝美。花为肠肚,雪作肌肤。
为了享受到泼天的荣华富贵,尤二姐最终没能抵抗得了诱惑,与姐夫发生了不伦关系。
在母亲的默许和姐姐的纵容下,
尤二姐一错再错,但是以色上位最终没能落得个好下场。
贾蓉为了摆脱这个便宜二房,便将尤二姐送给了贾琏。可是,
贾琏的老婆王熙凤可是整个贾府有名的泼辣户,贾琏根本不敢将尤二姐带回家。
但他又舍不得放开尤二姐这个绝色美人儿,就把尤二姐放在了府外养着。
最终纸包不住火,这件事情败露了出来,王熙凤哪能受得了贾琏的这番羞辱。
她先是用尽各种手段离间尤二姐与贾琏,又设计打掉尤二姐的孩子。尤二姐在受尽折磨后选择了吞金自杀。
古代女性为何偏爱吞金自杀,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尤二姐的表现给出了解释。
红楼原文是这么说的:常听见人说生金子可以坠死,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从这儿就可以看出,吞金干净利落,还能达到目的。
在古代能吞得起黄金的,都是官位显赫的大户人家。
无论身前受了何种委屈,他们死后也是要脸面的,毕竟其他方式多少有点影响外在形象。
吞金则是对内在的破坏,身前有多美,死后不变样。
不想死得难看,吞金自杀就是最佳途径,
而且还能凸显身份贵重,毕竟这方式一般人还真用不起。
除了尤二姐,清末将军寿山也仓因为无力抵抗沙俄大军的入侵,而选择了吞金殉国。
寿山吞下的是几个金戒指,戒指的纯度较高且无棱角,他的肠壁、内脏都没受损,
却造成了消化道堵塞,痛苦不堪的他只能请求儿子开枪射杀自己。
总结:
吞金虽然能够达到自尽的目的,甚至在那些吞金自杀的人眼中,
这是一种高贵且体面的死法,因为至少可以保证尸首的完好无损。
但是事实上,吞金之人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这也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回顾古代人们对黄金的崇拜追求和吞金自杀的选择,我们不禁陷入了沉思。
黄金更多时候是权贵的象征、是权势和荣耀的代名词,而吞金自杀则反映出当事人的绝望。
在这种矛盾的背后,
我们能够对古代权贵人士那种身不由己的理解和对权势的追求。
同样,人生在世,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便想着用逃避来解决,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迎接更好的生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下一篇:草本白酒有了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