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与老同事王勇一同品茗时,他向我述说了自己购房的痛苦经历。回溯至2022年初,王勇几乎耗尽家中所有积蓄,筹得了120万元的首付款,买下了一套位于上海静安区的二手房,购房价高达400万元。然而,三年后的今天,这套房子的市场价格已经缩水至256万元,跌幅超过30%,而他的首付款也早已“蒸发”。令人惋惜的是,这一跌幅尚未见底,房价还在持续下跌。
王勇的遭遇,实际上并非个案。从2022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房价普遍下行,跌幅均在30%以上。当前房价持续下跌的趋势,早在2017年便被马云预言过。当时,他曾言:“未来房价如葱”,意指房价会跌至大多数人都能负担的水平。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国内房价正在朝着这一预言迈进。
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背后有两大关键因素。首先,2020年我国决策层推出了“三道红线”政策,直接冻结了高负债房企的融资渠道。这一举措使得如恒大、碧桂园等大型房企纷纷陷入债务危机,并导致大量烂尾楼现象。其次,经过三年多的疫情,国内经济表现疲软,民众收入普遍减少或失业,已经难以支撑目前高昂的房价。房价泡沫破裂,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除了房价普遍下跌,另一个现实也已成为共识,那就是全国范围内的房屋供给远远超过需求。据住建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6亿栋房屋,若按每栋房子5人居住计算,足够容纳30亿人。而每年还有千万套新建商品房进入市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结婚人数下降、出生率降低以及城镇化接近尾声,未来的购房需求将大幅萎缩。这一趋势,早在马云当年便有所预见。
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做出了定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表面上看,这一表态平淡无奇,但实际上透露出三大潜在变革:
变革一:城改将取代棚改
此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多个城市已相继启动“以旧换新”政策,国企收购各地的老旧房屋,将其改造为保障房。居民可以搬迁至相对偏远的地区新建住房。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当地房价,还能提供更多保障房,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变革二:期房销售转变为现房销售
随着恒大、碧桂园、融创等大型房企纷纷出现烂尾楼,社会对取消期房销售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此,相关部门已表态,要求房企逐步提高现房销售的比例。未来,购房者将能亲自验房,若对房屋质量满意即可购买,若不满意则可选择放弃。
变革三:保障房大规模入市
早在去年,政府就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推出600万套保障房,平均每年120万套,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预计未来,低收入家庭将能够申请保障房,而中高收入家庭则可以购买商品房,从而逐步形成“保障房与商品房并行”的双轨制度。
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我们大胆预测,2025年5月后,楼市将发生四大变化:
1. 房贷利率进一步降低:当前房贷利率已跌破3%,未来有望进一步下调。
2. 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逐步放开: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放开了非核心区域的限购政策,预计核心区域的限购也将逐步解除。
3. 房价仍会继续下跌:虽然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已下跌较多,但未来跌幅可能放缓;然而,房价与收入比超过40的一线城市,未来房价下跌速度可能会加快。
4. 大中城市的旧改进程将提速: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的老旧小区正在列入拆迁计划,老房居民的居住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
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我们的建议是:对于刚需家庭而言,可以趁着政策利好和买房成本逐步降低的机会,挑选适合的房源。而对于那些持有多套商品房的炒房客而言,应该尽早将多余房产出售,规避房价继续下跌的风险,稳妥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