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香港交易所主席唐家成和行政总裁陈翊庭一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陈翊庭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陆家嘴论坛和她共同参加圆桌讨论时表示,内地企业赴海外上市备案会提速,并希望更多企业赴港上市。因此,香港交易所或将在下半年的时间离迎来更多、更大型的IPO。并且从成交量数据来看,2024年前5个月,香港交易所日均成交量是1100亿港元,而5月单个月份的成交量已达1400亿港元,较去年第四季的不足1000亿港元有了显著增长。由此,本文华谊信将对企业赴港上市进行简要分析,从多方面进行盘点和做出发展预测,为拟赴港上市的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参考。
1、IPO市场现状
根据华谊信资本统计,2024年截至6月20日,在港股市场上市的企业共有27家,具体企业名单如下表:
数据来源:港交所
数据显示,这27只新股的发行募资净额合计为95.83亿港元。其中,茶百道(02555.HK)上市募资净额达24.63亿港元,目前居今年新股首位;18C第一股晶泰科技(02228.HK),募资净额达10.43亿港元;此外速腾聚创(02498.K)、米高集团、连连数字的募资额也较为可观。
其中,从首日表现来看,5月以来上市新股表现亮眼,除云工场外,上市首日悉数收涨,较此前明显转好。另外,5月以来,港股新股的认购活动也在升温,市场认购倍数出现明显升幅。(来源:FinetHK)
2、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未来或降低门槛
AI制药公司晶泰科技的上市备受业内关注,港交所自2023年3月31日起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根据《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的第18C章节(以下简称18C)上市。时隔一年多,6月13日,香港交易所终于迎来18C第一股—晶泰科技。对此,陈翊庭表示,18C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她强调:“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肯定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质量的企业利用18C赴港上市。”而在被问及业界人士反映18C设定的门槛太高,港交所是否会考虑适度降低门槛时,陈翊庭表示,“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我们每天都会不停检视上市规则是否能很好地服务企业。”
1、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发言为企业备案提速助力
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自从去年3月31日监管上市备案的办法发布以来,中国的企业到境外上市非常活跃。对境外上市,证监会的态度是要加快备案。其还表示:“我们现在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一些,但是境外上市备案毕竟是新生事物,我们的速度还不够快,还要继续加快备案速度。因为排队企业非常多,这是好事。中国企业有一大批企业非常活跃,这样的事情要大力支持。”并且他强调:今后在备案过程中要大力支持融资额比较大、科技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并对这些企业尽快予以备案,证监会支持中国内地的企业到境外尤其是香港上市。
2、证监会备案企业数据现状
据证监会6月21日披露的最新消息,正在证监会备案排队赴港上市企业共有87家,已完成赴港上市备案的企业共计47家,具体名单如下表:
1、哪些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华谊信根据赴港上市备案企业占比分析并预测以下几类行业的发展势头可能会较为强劲:
1)新兴科技
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所针对的“特专科技”包含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端服务和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企业,对于来自特专行业的公司,新规极大程度放松了赴香港上市的营收要求。甚至未商业化的特专公司,即完全没有营收的公司,都可以借此申请上市。而对于已商业化的特专企业,只需上市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收入超过2.5亿港元即可,可以说这类企业的上市要求甚至比未商业化企业还低。
此外,即使企业不属于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范围内,只要满足部分要求,例如具备高增长潜力、采用新科技、研发为其贡献一大部分的预期价值等,特定企业同样能够在香港申请上市。从此类行业已登陆港交所的企业募资额度来看也是较为可观。
2)新能源
截至本文撰稿日期当天,隶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下的“哪吒汽车”也已递表港交所,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对于新能源企业或者说新能源车企来说,均属于新势力的初期阶段,因此企业需持续获得资金支持,哪吒汽车 CEO 张勇曾直言: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钱,要说我们不缺钱那是假的。这也正是新能源车企加快上市步伐的重要原因,而此前“极氪”“比亚迪”“蔚来”的成功上市也起到了引导及牵头的作用,故而此后奔赴IPO的新能源车企可能会越来越多。
3)生物医药
2018年4月底,港股18A新规被推行,对生物医药开辟“绿色通道”,允许未有收入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商业化落地难”对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限制。截至2023年底,港股一共有13家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合计募集资金总额107亿港元,同比上涨5%。由此可见对于一些无收入非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港交所还是最优上市地。港交所有成熟的机制、明确的规则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该类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只增不减。
2、成功上市企业案例分析
华谊信归纳总结出已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企业的案例上市路径,可供相似企业了解及参考。
1)人工智能企业—宜搜科技
宜搜科技的上市历程长达10年之久,其从2014年开始将目光放在了美股市场,尝试在美股上市但未成功,后于2017年登陆新三板,随后在2019年摘牌。2019年9月,宜搜科技递交了科创板招股书,历经两轮问询后,于2020年主动撤回申请。在第三度冲击港交所之前,宜搜科技曾在2023年2月和9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均宣告失效。在2024年5月26日其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6月7日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而宜搜科技也是今年第四家调转方向登陆港交所上市的摘牌公司,如今宜搜科技顺利登陆港交所,招股书显示,其计划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提高公司作为第三方数字阅读平台的实力;以及在海外市场扩大网络游戏发行服务等。可见宜搜科技成功上市后也正在积极发育并扩张国际业务板块的相关布局。
2)生物医药企业—盛禾生物
2023年8月3日,盛禾生物曾递表过港交所,但无疾而终。于是在2024年2月9日,盛禾生物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其主板上市。盛禾生物之所以执着于港交所,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港股18A”的规则,其因未达到商业化的原因,截至2023年3月末(首度IPO的报告期末),盛禾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仅为17.50万元。甚至被一度誉为“史上最穷”的IPO项目。2023年8月,盛禾生物完成A轮融资,因投资方的加入,估值恰好“压线”满足18A上市规则,并于2024年5月成功在港交所实现上市。
目前看来“港股上市热”只增不减,递表港交所的企业也正在逐渐增多,并且港交所CEO陈翊庭认为,随着基本条件改善和中国监管机构助力,预计大型IPO即将重返香港,也由此我们不妨做出大胆预测:下半年港股市场前景或更为值得期待。若您的企业有相关境外上市需求,华谊信可以为您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确保您的企业顺利登陆国际资本市场,若您正在寻找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也欢迎与我们进一步洽谈。
版权声明:所有华谊信资本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否则华谊信资本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