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据联合早报报道,特朗普警告称,如果在事关征收全面关税是否合法一事上败诉,那么美国将会面临经济灾难。
根据特朗普的说法,这将涉及超过2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与投资。
那么特朗普这番言论,究竟是耸人听闻,还是真有可能发生呢?
事实上,特朗普高声警告的“2万亿美元退款危机”,虽然说是在描述一个经济黑洞,但实际上就是在故意吓唬人。
其意思很明显,他就是为了将这场法律败诉的潜在后果,描绘成整个国家的灾难,而不是他个人的挫折。
而这套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一场关于法律条文的专业辩论,转化成了一件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全民议题。
要知道,美国其它政治精英之所以抓住这个议题不放,不是因为他们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也不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措施让美国民众付出代价。
而是特朗普的行为越权了,他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全面关税,实际上就是试探美国宪政体系中行政权力的极限,这种权力的扩张触碰到了司法系统的红线。
对于特朗普而言,法院判决的结果,给他带来的最大危机,或许也不是美国退不退钱的问题,而是他的权力可能再次被关到笼子里的问题。
因此,特朗普就故意提到“2万亿美元”这个天文数字,以此对美国人进行恐吓,也就是如果他输了,那就是等于美国人都输了。
而且为了将更多的美国人绑上自己的战车,特朗普抛出的“关税红利”计划,向中低收入美国人发放2000美元,实际上就是试图将一个有争议的法律工具,包装成选民口袋里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也就是特朗普不承认自己越权了,认为他这是为了给美国民众谋福利。
如果最高法院判定关税违法,那么不仅仅是特朗普的权威受损,那些期待“红包”的选民也会感到失望。
由此也不难看出,特朗普正在将其挑战司法的成本,巧妙地转嫁给整个国家。
现如今,美国最高法院确实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
因为那些大法官们面临的选择,远非简单的在“合法”与“非法”之间二选一。
如果他们严格遵循法律文本主义,认定特朗普违法了,那么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那超过千亿美元已征收的税款?
下令退款,将引发一场财政和行政灾难;
不退款,那就意味着默认了政府此前的违法行为可以免于承担后果。
另一方面,如果最高法院出于对国家经济稳定和行政权威的考虑,认可了特朗普对法律的宽泛解释,那么这无异于为未来总统的权力扩张,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因为今天特朗普将“贸易逆差”定义为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那么明天的“气候变化”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同样可以成为总统绕过国会、单方面行使紧急权力的理由。
所以,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不仅仅是关乎一场关税是否合法的判决,更是一场重新定义“国家紧急状态”边界的判决。
事实上,这不是美国历史上,总统跟最高法院的第一次权力碰撞。
然而,特朗普的案例,跟以往的那些案例,却不太一样。
因为特朗普不是通过立法途径来推行他的政策、扩张权力,而是通过重新解释现有法律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行政权力。
这种模式也更加隐蔽,也更具危险性。
这也让美国那些大法官们,在判决的时候将会变得更加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