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金山餐厅里一杯售价高达35美元的霞多丽,到伦敦开业仅一年就黯然谢幕的米其林餐厅,再到上海人均消费近万元的米其林餐厅悄然关闭...曾经象征着精致生活与商务宴请的高端餐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关税壁垒推升成本、消费习惯悄然转向、禁酒令击碎传统商业模式,全球的餐厅经营者们不得不站在十字路口:是坚守精致餐饮的荣耀,还是向务实消费的新时代低头?这场自下而上从市场蔓延至餐桌的变革,正在重新改写葡萄酒的布局和走向。
由于关税、劳动力成本和饮酒习惯的改变,在美国旧金山,一杯葡萄酒的价格已经飙升至新高,一些餐厅的售价高达25美元(约合人民币180元)甚至更高,从而引起不少餐厅经营者和食客的担忧。
在一家高档的秘鲁餐厅La Mar Cebicheria中,一杯5盎司(约150毫升)的俄罗斯河谷霞多丽售价35美元,即使是价格相对亲民的阿尔萨斯特级雷司令,一杯也要24美元。这些价格较几年前已有大幅上涨。
在新美式餐厅Octavia,一杯白葡萄酒平均价格两年间上涨12.5%,从约16美元升至18美元以上。另一知名餐厅Prospect也出现类似情况,自2024年春季以来,一杯红葡萄酒的平均价格涨幅更超过16%,从18美元涨至21美元。
两年前开业的Dalida餐厅,每类杯卖葡萄酒中至少有一款售价30美元以上,其中几款甚至超过45美元,菜单上没有单杯低于18美元的葡萄酒。
综合来看,有多种因素导致了餐厅杯卖葡萄酒价格上涨。自2025年8月以来,欧盟葡萄酒的关税增加了15%,推高了进口商和餐厅的批发成本。
另外,旧金山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迫使餐厅经营者只能提高餐酒价格。同时,美国人饮酒习惯的改变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年轻一代的饮酒量总体下降,这意味着餐厅必须弥补因销量减少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一部分商家正在尝试一些创新方法,以降低顾客的消费成本。诺布山Bar Bibi酒吧的老板巴赫曼·萨法里(Bahman Safari)采用“混合加价”策略,对某些葡萄酒略微提高价格,以便降低其他葡萄酒的价格。他还尽量避免进口高关税葡萄酒,并鼓励顾客消费一些性价比更高的冷门品种。
尽管如此,业内许多人仍认为价格将继续上涨。诺伊谷Frenchie Wine Bar的乔尔·阿里亚斯(Joel Arias)表示,供应商已警告他即将迎来新一轮涨价,并建议他在成本再次攀升前尽快下单。
米慎区Big Finish的亚当·曼森(Adam Manson)透露,他的供应商和欧洲酒庄目前已经承担了部分关税成本,但预计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位于旧金山米慎区的El Chato酒吧老板每晚都亲自在吧台后工作。酒吧负责人指出,对于那些原本就被认为价格较高的产品,例如按杯出售的葡萄酒,商家更容易提高价格。
面对高昂的酒价,不少顾客也感受到了消费压力。Big Finish的老板曼森(Manson)则采取了应对措施,将大部分杯卖酒的价格控制在16美元或以下,他表示这有助于建立一批忠实的社区顾客。
目前,许多餐厅经营者都在努力寻找平衡成本上涨和顾客期望的方法,同时希望葡萄酒价格进一步上涨不会“赶走”核心客户。
在英国,餐饮业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财务困境,包括运营成本上升、消费者支出下降和劳动力短缺,迫使一些餐厅走到了“关店”的地步。
迫于生计压力,位于伦敦哈克尼区的米其林指南推荐餐厅Sesta将于12月20日关闭,这家店开业仅一年有余。餐厅老板声称:“经营环境不好,难以维持收支平衡。”
Sesta于2024年在哈克尼威尔顿路米其林星级餐厅Pidgin的原址开业,由同一位主厨Drew Snaith和总经理Hannah Kowalski掌舵。
这家餐厅的店主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Sesta明年将不会重新开业。”
目前,Sesta决定将于12月20日正式闭店,停止接受预订。或许,短时间内会有一批忠实的老顾客频繁光临,来吃“最后一顿大餐”。
米其林指南将这家餐厅的鸡尾酒单描述为“虽然简短,但非常棒”,其他主要卖点包括“丰富的天然葡萄酒”,员工服务态度也很好。
这家餐厅在社交平台上有一大批忠实顾客,开业以来收获好评无数。一位用户评论说,很少有餐厅能做到“每一道菜都堪称完美,但Sesta每次都让我赞不绝口”。
听闻餐厅即将闭店,一些用户纷纷涌入评论区表示惋惜和不舍。大家普遍觉得“令人震惊”,许多评论者也回忆起那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很棒的人”,当然还有“最棒的美食”。
不过,现实情况并非想象中那么糟糕。餐饮指南Harden最近发现,英国伦敦的餐厅开业数量达到了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该行业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具有韧性。
不难发现,国内的米其林餐厅的日子也举步维艰。数据显示,全国千元餐厅数量三年腰斩,高端餐饮正经历消费降级与商务宴请锐减的双重打击,连米其林三星也推出288元“穷鬼套餐”自救。
据报道,人均消费近万元的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厅EHB,在今年9月28日已正式闭店。这家业界标杆的北欧菜餐厅于2023年5月开业,终究没撑过三年之期。
这家EHB餐厅的主要投资人是好利来“太子爷”罗昊,在业界曾经也是一座难求的顶流,开业初期,人均消费一度接近10000元,但闭店时已降至2000元左右。
事实上,上海EHB餐厅并非个例。曾连续多年入选广州米其林指南的老字号酒楼陶然轩,于10月17日正式停业,这个老字号餐饮品牌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还有北京Opera BOMBANA、广州Rêver·玥、上海Ultraviolet等这些曾经需要提前数月预订的顶级餐厅,如今都已陆续关闭。
从全国范围来看,内地千元餐厅2025年数量较2022年整体缩减幅度达到50%。其中上海千元餐厅数量较3年前缩减40%,北京达47%,深圳更是高达57%,几乎腰斩。
高端餐饮遭遇的“寒流”,和全民消费降级有很大关系,而今年五月份开始推行的“禁酒令”,更是直接导致商务宴请大幅减少。加上运营成本高昂,高端餐饮接连陷入经营困局。
高端餐饮的闭店潮,进一步折射出米其林星级、主厨光环等传统溢价因素正在失效,消费者正在从精致餐饮过渡到务实餐饮,不少餐厅正在摸索“高端平民化”的策略来寻求出路。
文中部分内容和图片源自thedrinkbusiness、vintur以及Unsplash
下一篇:王老吉出海,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