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维科网机器人)
近日,“广东机器人第一股”拓斯达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宜。这一举措旨在深化其全球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更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公告称,拓斯达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相关细节尚未确定,本次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拓斯达成立于2007年,并于2017 年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完成内地资本市场的重要布局。截至今日收盘,拓斯达总市值约总市值139.37亿元。
国内安防机器人先驱暴雷
作为一家深耕智能制造近20年的领军企业,拓斯达依托多年技术沉淀,不断打磨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全栈闭环。
2025前三季度,拓斯达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下滑24.49%;归母净利润4933.65万元,同比增长446.75%;扣非归母净利润3580.67万元,同比增长3969.23%。其中,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2.34%,毛利率36.67%,同比保持稳定
作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领域“链主”,拓斯达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持续突破,已形成四轴(SCARA)、六轴等产品布局,并在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核心环节构建自主技术壁垒。
其中,其平面四轴机器人拥有19个主力型号,额定负载覆盖1KG—15KG,广泛应用于组装、搬运、点胶、上下料、焊接、打磨、检测等工业场景;六轴机器人产品系列则负载范围7kg—35kg、臂展715mm—2000mm,可灵活适配多行业生产需求。
与此同时,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直角坐标机器人采用伺服马达驱动与皮带、齿轮、齿条传动设计,搭配高精密线性滑轨导向,具备定位精准、运动快速、运行稳定等优势,可应用于直线、平面、立体的工件搬运移载、检测定位、自动装配等工序。
在解决方案层面,拓斯达以工业机器人配套视觉系统、传感器、编码器、激光机、直线电机、传输带等辅助设备,规划成套解决方案,助力光电、3C、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此外,该公司推出“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对非标自动化上下料设备进行通用化、模组化、集成化设计,实现自由搭配组合,让非标设备升级为半标准或标准化工作站。目前,拓斯达拥有便携式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线边库工作站、智能柔性分拣上料工作站、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AI创意积木拼图工作站等。
当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产业的“下一个风口”,拓斯达已开始积极布局。其以运动控制作为切入口,推出“感-算-控”一体化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并实现工业场景的应用。该运动控制平台在智能与具身结合过程中起到类似“小脑及脊椎”的联接作用。
基于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拓斯达构建“VR+AI+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协同系统,打造出智能双臂机器人解决方案。
今年9月,该公司面向全球发布了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这是第一台在注塑行业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走进工业车间又近了一步。
刚满18岁的拓斯达,正以“行业领军者”的姿态,带着近20年的技术沉淀与创新勇气,全力推进具身智能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写在最后
今年以来,全球AMR领域“领头羊”极智嘉、“零碳矿山机器人第一股”博雷顿,以及A股热管理行业龙头三花智控等相继登陆港股,让这场IPO盛宴的精彩程度,更是层层升级。
上市潮的一端是卧安机器人、翼菲科技、乐动机器人、优艾智合、珞石机器人、望圆科技、微亿智造等新锐势力,揣着硬核技术密集递表;另一段则是均胜电子、兆威机电、埃斯顿等A股“老兵”也不愿错失风口,纷纷启动“A+H”双平台战略。
就连赛道里的“当红炸子鸡”们也动作不断: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剑指A股,智元机器人则完成股改,IPO进程埋下伏笔。
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机器人旋风”吹得愈发猛烈,赛道热度如同被点燃的引线,窜升至顶点。这股热潮绝非偶然的资本跟风,而是技术破壁、需求井喷与资本加持三重力量的共振回响。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强势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成为绝对关键的存在,市场占比预计超过30%。
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机器人IPO“诸神之战”正酣畅开打,每一个动向都藏着产业变革的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