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茅”终于要入局储能了?
11月14日,时代财经获悉,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
根据公示表,隆基绿能(601012.SH)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精控能源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业务。交易前,自然人合计控制精控能源44.79%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单独控制精控能源。交易后,隆基绿能将持有精控能源61.9998%的表决权,并单独控制精控能源。
公示期为2025年11月13日至2025年11月22日。但截至11月14日午间收盘,隆基绿能并未披露收购的相关公告。
就收购等问题,时代财经同日联系隆基绿能和精控能源。隆基绿能相关人士表示,该笔收购不触及公告标准;截至发稿,精控能源未回复记者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收购苏州“潜在独角兽”
精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江苏苏州高新区,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核心技术全栈自研”为发展理念,致力于智慧储能系统、动力电源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三大业务领域的研发与创新。业务已覆盖中国、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区。
近年来,精控能源已连续5次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Tier 1储能系统集成商名录。
官网显示,精控能源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创的电源管理系统IPCP、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5S(iCCS/BMS/PCS/EMS/TMS)高集成度储能系统、氢能源高低压电池等产品。迄今为止,已累计申请研发技术专利近350项。目前,公司在全球自有产能31GWh,全球并网量10GWh以上。
精控能源在官网中表示,“通过与区域伙伴的紧密合作,公司已成功落地执行多个大型智慧能源项目。在机场特种车辆电源市场,精控的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在全球储能系统直流侧集成商中排名第二;在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领域位列前六。”
根据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2025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精控能源亦现身其中,为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
事实上,业内更为熟知的是,精控能源曾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多轮融资。
据时代财经了解,精控能源曾于2023年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超3亿元D轮融资。而上市公司阿特斯、固德威、迈为股份、中国中车、长江传媒等均参与过精控能源的融资。
天眼查显示,精控能源的法定代表人为沈俊英,实控人为董事长SHI MINJIE(施敏捷),持股比例为17.98%,间接持股比例为0.87%。
施敏捷曾是氢能源世界巨头企业PlugPower、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企业JTT核心研发成员之一,在新能源行业深耕二十余年,拥有着极深的研发和管理经验。
此前,市场传言,光伏巨头隆基绿能正在同时接触精控能源与另一家储能企业。目前来看,精控能源或是隆基绿能的“首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光伏茅”迟来的冲锋
对于入局储能赛道,隆基绿能是光伏四大厂中最晚的一位。
在隆基绿能之前,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均已布局储能赛道并推出相应产品。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近两年都在推进储能业务。其中,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发展迅速,今年储能出货目标位8GWh,明年出货量目标规划在今年基础上翻番,且公司已签单的海外订单超10GWh。
晶科能源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前三季度储能系统发货3.3GWh,发货量持续保持高增长。叠加海外占比的显著提升,公司储能业务盈利能力明显改善。预计四季度公司储能业务有机会实现扭亏,2026年将开始贡献盈利。”
晶澳科技则围绕分布式户用、分布式商用以及集中式光伏电站,推出了三个系列的储能产品。据时代财经了解,晶澳科技今年在储能业务上已实现出货,产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储。
而阿特斯(688472.SH)、阳光电源(300274.SZ)等厂商更是将业务重心放在储能业务上。
根据财报,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的储能营收在今年上半年首次超过了逆变器主业。“储能业务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发货同比增长70%,与市场装机增速保持基本一致。储能发货结构显著变化,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3%攀升到83%,海外占比提升,这也是储能毛利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阳光电源表示。
“储能业务持续高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大型储能出货5.8GWh,同比增长32%;其中三季度出货达2.7GWh,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7%,创单季度出货新高。”阿特斯在公告中表示,“储能我们的固定资产投入相比光伏要轻,毛利到净利的转化能力也比较强,在三季度的一些波折下依然转换成了较高的净利润率。”
由此可见,储能业务对一众光伏厂商的业绩有较大改善作用,特别是在光伏行业尚未完全走出下行周期的情况下,储能业务能够有效支撑光伏企业的业绩。
当前储能行业非常“卷”,项目中标价格屡创新低。隆基绿能如果想在当前时点入局,已经偏晚,未来面临的难题还是未知。
值得注意的是,精控能源在储能行业已有10年的沉淀,如隆基绿能能顺利完成收购,借助精控能源本身的积累,或仍有机会完成对其他光伏企业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