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楼、8楼、18楼不能买?内行人:真正不建议买的是这4个楼层
一、我差点因为“4”这个数字,多花20万冤枉钱
那天下午,售楼小姐第三次给我发来微信:“姐,14层那套真的不能再留了,今天又有客户在谈价。”
我盯着手机屏幕,手心微微出汗。
母亲昨天刚来过电话:“千万别买带4的楼层,不吉利。”
可这套14层比楼上同户型便宜整整20万。
20万,是我两年多的积蓄。
就在我准备回复售楼小姐时,表哥的电话来了。
他在建筑行业干了16年,听说我正在看房,非要过来帮我看看。
“你管它4楼还是14楼,”表哥在电话里说,“房子是水泥钢筋盖的,不是用数字堆的。”
“明天我带你去看看什么才是真问题。”
二、一楼的院子,看起来很美
我第一次看中的是一套带院子的一楼。
想象着母亲在院子里种满她最爱的月季花,父亲可以摆上他的茶具,孩子们有地方奔跑。
售楼处的效果图上,院子里有秋千架和烧烤台,完美得像电影场景。
表哥却直接带我去了一个已经入住三年的小区。
也是带院子的一楼。
我们去的时候刚下过雨,院子的地砖上还有积水,女主人正拿着扫帚在扫水。
“你看墙角,”表哥低声说。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墙根处有淡淡的水渍,像晕开的茶渍。
女主人苦笑着跟我们打招呼:“雨季的时候,衣柜里的衣服都要挂除湿袋。”
“院子是好,可蚊虫也多,夏天不敢开窗。”
回来的路上,表哥说:“院子是给别人看的,潮湿和蚊虫才是自己要扛的。”
三、顶楼的风景,需要付出代价
第二次心动是顶楼。
落地窗,视野无敌,价格也比中间楼层便宜。
表哥带我去了楼顶。
那天风很大,吹得人站不稳。
他指着地面说:“你看这些防水层,已经有点起皮了。”
“再过三五年,第一个要维修的就是顶楼。”
他认识的一个业主,去年刚花七万块重做了防水。
“最难受的是夏天,”表哥说,“太阳直射楼板,空调要调低两三度才觉得凉快。”
“一个夏天下来,电费要多出一大截。”
我想起去年夏天去朋友家的顶楼,下午三点客厅热得待不住,空调外机嗡嗡作响,像永远喘不过气的老人。
四、那些售楼处不会告诉你的事
最让我意外的是设备层。
表哥说每栋楼都有这么一层,放着整栋楼的水泵、电机等设备。
他带我去了一栋楼的设备层楼下。
虽然已经是晚上八点,但还是能听到低沉的嗡嗡声。
“这种低频噪音,关窗也挡不住,”表哥说,“而且设备维修的时候,这层的住户最受影响。”
腰线层的问题更隐蔽。
有些楼为了外立面好看,会做装饰性的凸起。
这些凸起的地方容易积水,时间长了会渗水。
而且腰线会遮挡部分窗户,影响采光。
五、我是怎么选到满意楼层的
跟着表哥跑了两个周末,我最后选了一套12层的房子。
不高不低,避开了一楼的潮湿、顶楼的日晒,也绕开了设备层和腰线层。
入住一年后,我发现这个选择确实明智。
去年梅雨季,楼上邻居在抱怨家里发霉,楼下在说蚊虫多,我家却刚刚好。
夏天开空调,电费也比顶楼的同事少三分之一。
表哥教我的选房方法很实在:
1. 下雨天去看房,看墙角、窗台有没有水迹
2. 晚上去感受一下噪音
3. 问清楚设备层在哪
4. 看外立面,避开腰线层
六、房子是买来住的,不是买来纠结的
现在每次经过那些带院子的一楼,或者视野开阔的顶楼,我还是会多看两眼。
但想到潮湿的墙角和昂贵的电费,就觉得现在的选择是对的。
买房子这件事,说到底是要住得舒服。
数字吉不吉利是虚的,住在里面舒不舒服才是实的。
一个好的房子,应该是每天早上推开窗,阳光能照进来;下雨天家里是干爽的;晚上睡觉时是安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