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Dilhan Pillay Sandrasegara)走进清华经管课堂,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教授何平对话,并与高管教育中心各项目学员展开深入交流。围绕“全球格局的变迁与投资的长期主义”,狄澜结合淡马锡在全球投资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淡马锡的战略思考、可持续投资理念以及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
狄澜在清华经管课堂
狄澜在交流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的转折期。过去几十年由全球化带来的确定性正在减弱,科技、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相互叠加,推动全球供应链和资本流向的重新调整。他指出,在新的格局中,区域间的差异更明显,经济力量的分布更分散。“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多极世界,不会只有一个中心,而是多个增长引擎并行存在。”他认为,美国、欧洲、中国、印度和东南亚都将是重要的增长力量。
狄澜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和投资机构需要重新思考韧性与效率的平衡,更加关注稳健和持续性。科技、气候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战略和社会运作的方方面面。对于淡马锡而言,这些趋势意味着新的投资逻辑,要理解变化,不是去追逐短期利益,而是去思考结构性方向。
谈及淡马锡的投资布局,狄澜介绍,公司重点关注能源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这些领域不仅关系经济增长,也关系社会发展的基础。”他强调,淡马锡在投资过程中始终坚持“促进型资本”的理念,资本应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实现长期稳定的价值创造,要保持长期主义的思维方式,在投资中有耐心、自律,投资者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并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方向感。
狄澜表示,淡马锡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保持信心。他认为,中国的市场规模、产业链深度和工程能力独一无二,正在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升”。中国企业家群体有韧性且务实,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展现出创新能力。“在新能源、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我们看到了很多结构性的机会。”他表示,虽然转型不会一蹴而就,不过中国长期潜力毋庸置疑。
活动现场
在互动环节,学员们围绕人工智能在投资研究中的应用、全球资本流动、企业领导力等话题进行提问。狄澜认为,人工智能能帮助投资机构在研究和风险管理方面提升效率,但人类判断依然不可替代;技术的力量需要与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结合。
在谈及领导力时,他总结为“信任、清晰、勇气”三要素——信任让团队敢于表达不同意见,清晰让组织方向明确,勇气让决策者在不确定中仍能坚持正确的选择。在谈到企业文化时,狄澜提到,淡马锡始终鼓励团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保持开放与包容,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多元性、责任感与共同目标,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
何平在总结中表示,狄澜的洞见不仅体现了全球化进程的深层思考,也为理解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全球布局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发。他代表学院向狄澜赠送了一幅书法对联,该对联藏头“狄澜”、藏尾“清华”,寓意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笔墨,致敬跨越文化、共融思想的精神交流,也为此次对话留下了富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印记。
赠送纪念品环节
课堂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狄澜感谢清华经管学院提供的交流平台,并勉励学员保持乐观,不要害怕未来的变化——创造力往往来自年轻一代,未来会更好。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