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抗衰老产业联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还有几天就开幕了。此前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钟才文”8 篇文章,是为四中全会统一思想、引导舆论的权威定调,篇篇都是奇文。关于机遇的这一篇,讲得更为具体。在宣示发展优势的同时,“钟才文”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选择直面质疑,为中国经济答疑解惑。10月3日发表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回答“经济工作怎么干”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投资何处去问题。
在房地产进入艰难阶段后,一时间很多企业陷入不知何处投资的恐慌。 “钟才文”署名文章,围绕“经济形势怎么看”和“经济工作怎么干”,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的现状、逻辑与未来方向,核心观点是六大机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消费扩容等
以“机遇论”回应“机会变少论”。文章一开头就说“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国内有一些声音认为,在中国,投资和发展已经过了黄金阶段,机会变少。实际上,中国从不缺乏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针对“在中国投资和发展机会变少”的论调,文章详细列举了经济转型升级中蕴含的六大投资机遇,从产业升级到科技创新,从新型城镇化到民生改善,明确告诉世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1
“新质生产力”是核心机遇
以“新质生产力”换档提速,是十五五期间的核心机遇。面对传统增长动能减弱,“十五五”规划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战略核心。自2022年末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全世界都感知到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2025年年初,中国DeepSeek的亮相再次震撼了世界。AI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AI能为经济和商业领域机遇,将催生以AI为核心的新产业,涵盖从上游的算力、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算法,到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直至AI的应用。这将是一个全新的、高速增长的产业。AI为传统产业赋能,即AI+,用AI推动各类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2025年被许多人称为AI应用的爆发之年,越来越多以AI为驱动的产品或商业模式正在涌现。AI提高人和整个社会运转的效率。AI对服务业、对个人生产效率、政府公务和社会组织协调效率,尤其是对制造业、机器人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将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AI领域的竞争已上升为中美两国科技较量的制高点。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不断显现,专利转化率稳步提高,前沿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具备真实技术壁垒、顺应国家战略的科技企业将是长期投资主线。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芯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脑科学,是列于前列的。
2
六大投资机遇有哪些?
“钟才文”讲的是六大投资机遇。
首先,是产业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动能领域。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其中80%是冶金、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随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创新药加速研发上市,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新材料、生物制造。绿色转型与能源革命新型储能、智能电网、氢能、光伏风电、碳捕集(CCUS)。中国正以开放态度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将与全球合作伙伴分享产业升级的巨大投资机遇。
其次, 是科技创新和人才红利蕴含重大机遇。这一条,有点意外 。“钟才文”文章中有一段讲到,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居全球前列,每年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人才红利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不断强化,将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工程师红利”是一个重要提示,预示着这方面会有一次思想解放,会得到政策支持。
再次,是商品消费。202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巩固,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等销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服务消费也成为新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大基建也并非没有机会。文章特别提到,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等密度仍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仍然能够产生长期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城际铁路和跨江、跨海桥梁等区域间通道建设,对改善交通物流效率、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明显,这方面投资需求还很大。
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方面,中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内涵更加丰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率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还有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未来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投资仍然有很大潜力。
最后,养老、育幼、教育、医疗等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60岁以上人口超3亿人,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1%,已达到国际标准界定的中度老龄化社会。但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护士数与发达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差距。比如,2025年中国将实现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内需扩容与消费升级,服务消费(文旅、康养、体育)、智能家居、数字文创、国潮品牌、生命科学(辅助生育、基因检测),都是投资领域。
3
市场新空间——出海的机遇,更为突出
“钟才文”文章中没有讲的市场新空间——出海,更为突出,因为这是讲的中国市场投资机遇,是为我们的十五五规划讲的。对于 中国企业来说,要高度重视这一特大机遇。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这一阶段可总结为中国产品的出海。自2023年起,中国的企业和产能全面出海,这标志着中国经济首次全面出海。借用一部热门电视剧的台词来形容:“风浪越大,鱼越大。”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中,我国遥遥领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首位。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市场连续八年保持第一,参与这一轮出海的,还有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我国在物流、仓储、快递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已经走向世界,顺丰在东南亚建了自动化仓储系统,而菜鸟全球物流枢纽已覆盖90多个国家。我国的高铁也正向海外延伸。2023年,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雅万高铁正式通车。在这一轮出海中,我们有很多新的优势。
4
企业要了解国家战略布局逻辑,更好把握机遇
在企业界里,经常会听到一句话:“财富总是跟着潮流走。” 回头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财富轨迹几乎都离不开“潮流”这两个字:从早期下海经商,到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再到互联网的崛起,再到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每一次时代的浪潮,都带动一批人一飞冲天,暴富成就梦想,甚至改写人生。
了解国家战略层面的布局逻辑,能帮助你更好地把握这些机遇。“时代红利”是一直存在,形式变了。就像过去靠制造业发家和房地产的人,现在得盯紧高科技、新能源、智能产业这些“新红利”,才能找到“钱景”。中国经济长期的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是从以要素投入拉动的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增长。只要保持敏锐的嗅觉,奔着有潜力的方向走,投资一定会有回报。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抗衰老专委会立足民族卫生健康领域,扎根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等行业产业,接受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的领导,重点就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开展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科普宣传、书刊编辑、专业展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按照协会的部署,专委会将抓好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自律与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