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中美贸易战线再起波澜。北京时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短短24小时后,美方迅速抛出反制措施——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这场突如其来的交锋,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今日答记者问中的强硬回应达到高潮,其中“动辄以高额关税进行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等表述,堪称近年外交辞令中罕见的直白警告。
稀土管制:中国的正当权利而非“经济武器”
细读商务部三次答记者问,中方始终在强调一个核心立场: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正当做法。发言人在回应中反复提及“依法依规”“审慎适度”,并特别强调“不是禁止出口”。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透露已在措施公布前通过双边对话机制向各相关方通报——这实际上提前堵住了美方“突然发难”的指控空间。
中重稀土在军事领域的关键应用已是公开秘密。在全球地缘冲突频发的背景下,中国选择此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本质上是在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发言人特意点明“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是将中国的行动提升到全球安全治理层面,与美方单纯强调“对抗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美方“双重标准”被当场揭穿
面对美方的关税威胁,中方回应直指要害: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发言人拿出一组关键数据:美方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而中方仅900余项;美方长期滥用“最低含量规则”(低至0%),却对中方适度管制横加指责。这种基于事实的对比,瞬间解构了美方在舆论场的道德优势。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罕见地提及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后的细节:短短20多天,美方持续新增对华限制,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扩大打击面,最终落地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这种时间线的梳理,客观呈现了美方在双边谈判中“说一套做一套”的真实面目。
“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的深层信号
此次回应中最引人瞩目 的,是中方对关税战的明确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的表述,与此前应对贸易摩擦时的立场一脉相承,但放在当前敏感时间点,警示意味更为浓重。发言人在强调“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仍给对话留出空间——敦促美方以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为引领,发挥经贸磋商机制作用。这种“斗争+合作”的辩证表述,既展现了底线思维,也避免了彻底关死谈判大门。
从战略层面看,中方此次回应有三大突破:一是用具体数据反击美方舆论攻势,二是主动披露美方在马德里会谈后的背信行为,三是将稀土管制与全球安全责任绑定。这预示着中国在国际舆论场的打法正在升级:不再被动回应,而是主动设置议题。
国际舆论场正在重新站队
这场交锋发生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时期。欧盟、日韩等传统美国盟友对稀土依赖度极高,中方在答问中特别强调“对符合规定的民用用途申请予以许可”,并承诺提供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便利化措施,明显是在分化美方可能组建的“制裁联盟”。事实上,德国、日本等国企业已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稀土企业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场贸易对抗的本质,是两种国际秩序观的碰撞:是坚持基于规则的多边体系,还是回归强权即真理的丛林法则?中方此次回应,不仅是在维护自身发展权益,更是在为全球南方国家示范如何应对单边霸凌。当中国用900项管制对比美国的3000项管制时,发展中国家看到的是一套完全不同于西方叙事的事实逻辑。
上一篇:不要急、莫要慌,大跌就是黄金坑
下一篇:武汉加快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