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如何增收,一直考验着各地村干部的智慧。在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黄桥村,村党总支书记卞宏亮通过盘点村集体资产,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近日,在广陵区李典镇黄桥村,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布,静静吸纳着灼灼光能——这是由闲置厂房屋顶改造而来的“阳光银行”,正悄然将阳光转化为黄桥村集体账户上持续增长的收益数字。
激活屋顶资产为集体增收
说起这座“阳光银行”,卞宏亮说,它始于一场村集体资产的盘点。为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村里启动梳理村集体资产台账,一组数据引起了卞宏亮的注意:村集体所有的几处老旧厂房,虽然出租给企业,但大面积屋顶资源长期闲置,成为台账中被忽视的沉睡资产。“屋顶空着也是空着,能不能变成生钱‘金顶’?”这个念头在卞宏亮心中扎了根。
在多方考察后,光伏项目提上议程。由于厂房已出租,用屋顶光伏发电需要与企业方协调。卞宏亮多次走访厂房租户,和企业宣讲政策、算收益账,针对不同顾虑逐一制定解决方案。经过坦诚协商,在规范合同框架下,光伏电力优先供企业使用。集体闲置资源转化为企业降本增效要素的双赢方案,激活了屋顶资产。
如今,这座总装机容量83.6千瓦的“阳光银行”已稳定运行并网,并严格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将发电收益按时、足额纳入村集体账户统一管理。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后预计首年发电量约10.57万度,20年总发电量约为195.48万千瓦/时,总效益可达95.61万元。“黄桥村的做法,给村集体经济增收蹚开了新渠道。”广陵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盘活沉睡在台账中的集体资产,把绿色能源的“自然馈赠”转化为集体增收的“源头活水”,“温暖的阳光”也能成为村集体增收的“银行”。
通讯员 扬环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裴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