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酝酿了一年多后,美国针对中国船舶的“301条款”措施即将于10月14号落地。2025年10月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正式发布了CSMS #66427144号公告,明确启动对中国船只征收费用。
根据各附件的豁免和特殊规则,船舶运营方必须在船舶首次自关境外进入美国港口之前缴纳相关费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否应缴费的判定责任在于船舶运营方,而非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美国官方强烈建议在船舶抵达前完成缴费,因为没有缴费凭证的船舶将可能被拒绝装卸作业,或无法获得放行,直到缴费证明被核实为止。建议船舶至少在抵达前三个工作日启动支付流程。
具体费用标准如下:
附件I: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由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到港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取费用;
附件II: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建造的到港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卸货集装箱120美元”孰高标准收取费用;
附件III: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到港的汽车运输船或滚装船,按每净吨14美元收取费用。
所有费用支付均须通过美国财政部的官方安全支付平台Pay.gov完成,不得在入境港口缴纳。Pay.gov会根据《301条费用支付表》中的选择自动计算费用,并将支付确认传递给船舶入港与放行系统(VECS)。若VECS无法将支付与船舶抵达信息匹配,申报人或船舶运营商可凭Pay.gov的支付确认邮件作为缴费凭证。
《301条费用支付表》要求填写的必填信息包括:
船舶名称
到达港口
预计到达日期
IMO或官方编号
航次号
船舶运营商名称
船舶运营商税号或CBP编号
付款人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ACH借记银行账户)
一艘万吨级货轮进入美国港口可能需额外支付数百万美元,这笔费用甚至超过许多货轮往返两趟的利润。美国这项政策几乎覆盖了全球航运业的所有主要玩家。全球十大航运公司的船队中大部分船舶都由中国制造。
新规直接影响全球运力最大的中远海运等中国企业,也会波及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大量订购中国船舶的国际巨头。因为即便剔除中资直接拥有或运营的船队,全球大部分新造船舶都出自中国船厂。在这种“双重口径”的费用设计下,无论船东还是租家,都难以完全规避。
美国此举将引发连锁反应,全球航运企业因船队含中国造船舶面临额外支出,“连坐式处罚”推高成本,未来美国港口拥堵风险还将传导至全球。专家认为,美国征收港口费必将显著推高中美海运贸易成本,估计相当于增加4%的关税,导致美国通胀压力加剧,并迫使船公司为规避成本增加而调整航线布局,从而引发美国大港拥堵小港废弃、供应链紊乱和基础设施更新延迟、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受阻、港口物流就业岗位流失等连锁负面效应。
根据船公司最新消息,中美海运运费于10月15日起预计上涨1000美元左右。
中方的反制措施
2025年9月29日,中国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的经营者、船舶或船员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中国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中方的反制措施包括向靠泊中国港口的该国家或地区船舶收取特别费用,禁止或限制其船舶进出中国港口,以及禁止或限制该国家或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获取中国国际海上运输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些措施被视为对美国港口费计划的强势反击,展现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一天之后,中国船东协会发布声明称,当前个别国家在海运领域滥用“301调查”,发布实施对中国企业收取港口费的歧视性限制性措施,中国全体船东坚决反对,并将依法保障自身权益。
网友表示,中方应该考虑对美国制造的飞机降落中国机场也征收额外的费用进行反制。
企业则加速运力调整与成本对冲。据悉,中远海运等企业已启动“船队优化计划”,将20艘中国建造的大型集装箱船转至亚欧航线,同时增租韩国建造船舶运营美西航线。
部分出口企业已经在酝酿多元化“备胎”方案,比如加大东南亚、中东、欧洲等航线的比重,减少对美出口依赖。更多的中国船只选择停靠在加拿大或墨西哥港口,然后通过陆运进入美国,以此规避美国额外停靠费。这种调整正在悄然改变全球供应链的布局。
皇家物流应对方案
皇家物流专业提供美国、加拿大海运整柜,散货拼箱,FBA头程空海派,快递专线小包等物流方案。美国挑起针对中国船只征收的“港口费”,中美海运物流成本必将上涨,接船公司最新通知:中美海运运费于10月15日起预计上涨1000美元左右。鉴于此,卖家可及时调整物流方式,或将上涨的物流成本转嫁到美国买家身上。
我们将会实时关注中美海运最新消息,实时调整海运渠道线路!
今年我们经历了美国歧视性高关税、美国取消800美元免税政策、歧视性港口费等,我们相信对于美国政府的各种极限施压,中国政府、中国人民都能顶住!胜利必将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