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纽约,天还没冷金融街上的人群像蚂蚁,围着一则消息打转——美联储把基准利率往下挪了25个点,4.00%到4.25%之间,像是一只温吞的手,推了下牌桌。谁都明白,这不是去年12月的旧招,2025年第一次真刀实枪的降息,连老道的基金经理都忍不住小声嘀咕,今年还要再降两回,合起来75个点,这节奏,像是脚下踩了油门,方向盘却没松。
北京的交易员凌晨还在微信群里发截图,有人赌美指跌破105,有人直接晒出自己刚换的人民币,汇率7.11,十月初还在7.1195晃,谁都不敢断言明天会不会更低。有人问我,降息有啥用?老百姓的钱袋子能鼓点吗?
美国高息那几年,4%以上的收益摆在面前,谁不动心?中东土豪的钱、欧洲老钱、亚洲基金,像磁铁吸钢珠一样,全往美元流。国际金融公司用美元当种子,种出各路理财花样。泡沫越吹越大,去年还在唱多美股的,转身就开始抛售,怕手慢了成接盘侠。
降息一出,美元资产没那么香了,聪明钱四处流窜,找能落脚的新地方。这波没啥悬念,地缘局势这么乱,钱就认安全感。中国,这个时候突然成了“新宠”,说是地缘稳定,资产价格不高,更关键——“一带一路”带火了新城市,外资往实体跑,有点意思。
全球美元水漫金山,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夜间破7.1——9月数据还在摆着,进口原油便宜了点,A股和港股也跟着起跳。中债登的9月报表显示,外资多买了120亿国债,比8月多出8%。黄金更夸张,现货价飙破3700刀一盎司,年内涨幅40%,连路边小金店都多了几个问价的中年人。
中国央行也没闲着,9月净投放1950亿,缓一缓短钱紧张。回头看4月,降准0.25个点,扔出来5000亿,企业融资压力小了点,老板们呼吸顺畅点,招工的广告又多了两页。可这种“放水”,总有人问:“这钱会不会又流回楼市、股市,最后还是没到我们手里?”
我去问了个做外贸的朋友,他说这阵子换汇真麻烦,客户都盯着汇率,一周换三次报价,怕亏。2025年1-9月,企业用远期结售汇2.3万亿,比去年多22%。看起来聪明,但谁敢说稳?国内贷存款比跳到85%,短期消费贷火得离谱,M2余额涨到326万亿,基础货币才15万亿出头,乘数高得离谱。
采访个小老板,开模具厂的,他说贷款审批慢得像蜗牛——二季度的数据,中小企业批下来68%,比大企业低15个百分点。钱多,可不是谁都用得着。资本热钱一进来,怕不是炒热几个板块,资产泡沫又起来,韭菜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收割。
再聊聊债市,10年期国债收益率9月底涨到1.78%,外资凑热闹,但远东资信说别想大宽松,收益率就在1.7到1.9晃。谁都不敢拍胸脯说稳,毕竟美联储10月可能再降25点,通胀一来又收紧,全球的钱,像无头苍蝇。
有人问,老百姓到底该咋办?一位在银行做理财的姑娘说,现在客户都问黄金,瑞银把年底目标价拉到3800刀,大家都想避险。权益类资产?被低估的制造业公司,“一带一路”新项目,偶尔能挖到宝,但谁能保证不是短命风口。有人认准固定收益,结果踩到短期高息坑,血亏。
三组数得天天盯着看:美联储降息节奏,10月、12月议息会,全球流动性全靠这两把锁;国内央行的动作,降准、降息、财政刺激,影响市场心理;外汇占款,外资流入到底有多狠,数据不会说谎。
企业呢,债务结构得盘活,少碰短贷,趁融资便宜换成长期债。进出口公司,汇率波动大,得用对冲工具防身,不然一夜回到解放前。普通人更别激进,杠杆别上头,先备足应急钱,市场风向不明,宁可慢点,别瞎折腾。
美联储这轮降息,说是全球金融的换挡信号,美元没以前说一不二,中国正好迎来资本流入的机会。可钱怎么引入实体,怎么让企业和个人都能用上,这事儿远没到终点。金融开放走到这一步,76年换了无数套打法,想靠政策把资本留在产业里,难,真难。
对话里,有人说,降息像下棋,棋局还没走完,谁都不敢说赢。市场的恐慌,贪婪,还有小算盘,全混在一起,真真假假,像极了2025年的秋天——风不大,水很深。
这轮局势,是机会,也是陷阱,等下一场政策落地,看谁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