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首位女总裁高市早苗带着扩大的财政赤字与对华强硬立场归来,中日关系面临重新定义时刻。
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在执政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成为自民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并即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随着这位被称为“女版安倍”的政治人物重返权力中心,她全面继承的“安倍经济学”以及其对华强硬立场,正引发关于中日关系走向的广泛关注。
“女版安倍”的政治底色
从政逾30年的高市早苗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的亲信,在经济、外交、国防等政策上全面继承安倍路线。
她属于自民党内保守派代表人物,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共同社形容高市为“继承安倍路线的善辩保守派”。
她2021年在安倍的支持下首次参选自民党总裁时,曾模仿“安倍经济学”提出“早苗经济学”,吸引党内保守派的支持。
“安倍经济学”的回归与风险
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主张带有鲜明的“安倍经济学”烙印,大致可以总结为:货币宽松、财政扩张。
在货币政策上,高市早苗明确表示,“若政策利率急剧上升,企业可能无法为投资筹集资金,年轻群体可能因为房贷利率上升而陷入困境。”
虽然她反复强调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但其宽松倾向预计将掣肘日本接下来的加息进程。
在财政政策上,高市早苗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扩张有利于经济增长,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最低收入税起征点、扩大地方政府补助,以及大幅降低消费税。
这些主张固然受到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但也引发了对高通胀和日本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目前日本债务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0%,位居全球前列,若继续财政扩张甚至增发国债,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市场反应与政策困境
随着高市早苗赢得选举,日本金融市场迅速为“安倍经济学”的可能回归进行定价。
周一东京市场开盘后,日经225指数应声大涨超过4%,创下数月来最大单日涨幅,而日元兑美元汇率则大幅走弱1.5%,逼近150这一关键水平。
债券市场同样上演剧烈波动,对未来财政扩张的担忧推动长期利率走高,日本4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14个基点。
市场人士普遍担心,高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和财政健康。
日本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石川智久表示,“我们必须注意财政扩张的风险”。
对中日关系的多重影响
高市早苗的政策主张将给中日关系带来高度风险。她提出大幅提升国防预算至GDP的2%以上,加强技术出口管制,严格审查外资并购,构建对华经济防火墙。
若这些政策实施,将直接冲击中日年均超过300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导致中日经贸关系进一步恶化。今年1至6月,中日双边贸易额超过1521亿美元,同比增长2.5%,若高市早苗上台,可能扭转这一趋势。
在地缘政治层面,高市早苗主张与美国深化军事协作,推动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构建对华包围圈。这将使亚太地区安全局势更加紧张。
在台湾问题上,她曾公然声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不过,她也向美国智库投稿表示,“希望与中国领导人坦率对话”,以稳定区域安全。
政治现实与政策调整
尽管高市早苗政策主张明确,但其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现实可能制约其激进政策的实施。
高市早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困境。自民党在国会参众两院均未达到多数席位,这意味着高市早苗即使当选首相,也将面临执政基础薄弱的挑战。
此外,她激进的对华政策可能受到党内温和派和日本民众的反对,实际推行难度较大。日本民众中有反对卷入台海冲突的声音,这将对高市早苗的政策实施形成制约。
分析指出,高市主张大力修宪强军,外交安全态度强硬,但她一旦执政,多少会受到国内温和派牵制,对华路线或会有务实调整。
高市早苗上台后,可能实行“表面强硬、实际调整”的务实政策。在历史认知和台湾问题等政治领域,高市早苗将保持强硬立场,甚至可能进一步升级,但经济领域则会采取更为务实的态度。
日元兑欧元汇率已跌至历史新低,而日经指数却在大涨超过4%。金融市场的分裂反应折射出高市早苗执政前景的矛盾与困境。
高市早苗站在一个转折点上:是成为带领日本经济走出泥潭的“戴卓尔夫人二世”,还是重蹈特拉斯45天短命首相的覆辙?是推动中日关系滑向“政冷经凉”,还是在相互依存中寻找新的平衡?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