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再次把一个老问题推到了台面——大豆。大豆一直是中美贸易中的一个关键商品,过去几年,中国几乎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占了美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然而,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中国突然停止了大量购买美国大豆,转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2025年秋季美国大豆大丰收,但中国一粒也没买,导致美国大豆的订单几乎为零。结果是,美国农民遭遇了严重的库存积压,价格不断下跌,损失惨重。
美国急了,特别是中西部的大豆种植区,那里的农民几乎全靠种大豆谋生。去年中国还进口了大量美国大豆,但今年从春季开始,中国的订单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稳步上升,价格稳定,质量也不错,中国买家自然转向了南美。美国大豆滞销,农民们的收入骤降,许多农场主开始四处寻找其他出口市场,但即便是欧洲和一些亚洲小国加起来,也无法填补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空缺。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2025年到目前为止,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比去年减少了七成多。
面对这种局面,特朗普政府急了。10月2日,特朗普公开表示,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是为了在贸易谈判中占据上风,这让美国农民吃了大亏。他还表示,自己会在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催促他们多买一些大豆。特朗普一向直言不讳,贸易战是他上台后推行的政策,而大豆问题一直是其中的焦点。2018年贸易战刚起时,大豆问题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而现在2025年,又一次因为大豆问题陷入困境,历史仿佛在重演。
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站出来发声,把责任归咎于中国,指责中国把美国大豆农民当作了谈判筹码,利用他们来进行贸易博弈。他还提到,美国农民大多数支持特朗普,暗示媒体很快就会看到中国会回头购买更多美国大豆。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贝森特的言论使得中国被指责为“卡脖子”政策,媒体纷纷报道这一言论。财政部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几乎为零,而巴西的订单却满载,中国的大豆需求也转向了南美。
这一切背后,是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连锁反应。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加征关税,对中国货物的税率最高达到145%,中美关系随之变得更加紧张。关税的提高让美国农产品,尤其是大豆,受到了直接冲击。与此同时,中国早已开始寻求多元化采购,巴西的大豆产量稳定,物流也顺畅,阿根廷与中国还签订了新的贸易协议。结果,美国大豆价格下降了20%以上,农民的库存开始堆积,许多农场主不得不减产或转种其他作物。
贝森特的讲话时机也非常巧妙,他在10月2日的采访中直接表态,除了甩锅给中国,还预告了政府接下来的行动。他表示,美国政府将于10月7日公布一项支持大豆生产者的援助计划,金额可能高达上百亿美元,这笔钱将类似于之前的纾困计划,帮助农民补贴库存,推迟贷款等。贝森特还提到,几乎每一份美国与外国的贸易协议都包含农产品的采购,所以其他国家很可能会填补中国缺席的大豆市场。然而,现实是,欧盟和日本的市场需求有限,替代市场的开拓进展缓慢。
除了美国的内部困境,阿根廷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9月底,有媒体曝光了贝森特手机中的一条泄露短信,内容提到中国从阿根廷购买了至少10船大豆,这让美国农民更加难受。特朗普政府原本是想通过与阿根廷的合作,帮助阿根廷经济并拉近两国关系,但中国的大豆订单让阿根廷农民受益,而美国却因此遭遇了更大的困境。短信中还提到,这一订单让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获得了更多筹码。贝森特当时正与阿根廷方面进行会谈,手机泄露短信的事情迅速被媒体报道,白宫因此陷入了尴尬局面。
上一篇:上市4日,大涨99%!